1.1音響系統 用傳聲器把原發聲場聲音的聲波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并按一定的要求將電信號通過一些電子設備的處理,最終用揚聲器將電信號再轉換為聲波信號重放,這一從傳聲器到揚聲器的整個構成就是音響系統的最基本的概念(見圖1.1),其中傳聲器和揚聲器均稱為換能器。雖然音響系統中的電信號在能量的形式和量綱上與聲波的聲信號不同,但作為信號,它們之間的信息的本質是一致的,即它們的幅度有相對大小的對應關系,它們的頻率也是對應的,因此音響系統中的電信號在頻率上處于20Hz~20kHz的聲音頻率范圍內,稱為音頻信號。音頻信號,這是音響系統的重要特征。 當然上述系統并不是指擴音(盡管擴音也包括在其中),因為從愛迪生發明留聲機的一百多年前到音響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讓聲音跨越時間和空間障礙的聲音記錄和重放一直是音響系統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因此音響系統可分為聲音的制作(記錄)和重放兩大類型。 應當說在聲音的制作和重放之間還有一個聲音的傳播的環節,聲音的傳播包括聲音記錄在一定的載體(如磁帶或CD唱片等)上流通或以廣播的無線電電波發送,但這不屬于音響系統的范疇,因為前者不是電子設備構成的系統,后者不是音頻信號系統。 無論是聲音的制作還是重放均有另外一個重要的任務,即聲音的處理,因為聲音的制作和重放不能機械地再現原始的聲音,不僅要消除原聲音的弊病,也要按一定的審美要求來美化音質,根據需要甚至要創造原來沒有的聲音,這也是音響系統所要承擔的。 根據不同的要求和任務以及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音響系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分,從大范圍來分有專業音響系統和家用音響系統。專業音響系統可分為制作系統和重放系統,制作系統有音樂錄音制作系統和影視錄音制作系統,無論哪種制作系統有時又可分為前期錄音系統和后期制作系統,此外還有廣播制作(實時或錄音)系統;重放系統有影劇院、體育場館、會場、會議廳(室)擴音系統,歌舞廳、迪斯科舞廳、卡拉OK音響系統等。家用音響系統可分為音樂放音系統和AV放音系統;AV放音系統包括家庭影院環繞系統和卡拉OK系統等。參見表1.1。 應當說明上述的制作和重放系統并不是絕對可分的,在制作系統中也有重放功能,如監聽部分,而在重放系統中也有錄音制作的要求和手段,如現場實況錄音,之所以這樣來分只不過強調了系統的側重面而已。 表1.1音響系統的分類  1.2音頻信號 前面已經提及,音頻信號就是頻率在聲音頻率范圍中的電信號,音響系統構成的流程就是音頻信號流通和處理的過程。從聲波聲信號經話筒轉換成電信號,再經過整個音響系統后最終經揚聲器重新轉換為聲波聲信號,在這一聲-電-聲的過程中信號的信息本質沒有變,當然電信號本身在其計量方面有其特殊性。 1. 電平 我們知道聲信號的基本形式和單位是聲壓-帕(Pa),但人耳對聲音大小的主觀感覺并不與聲壓的大小成線性的對比,而是與聲壓的對數值成線性對比關系,為此我們用聲壓級Lp來表示聲音的大小,其定義為 Lp=20Lg P/Pref dB (式1-1) 式中P為實際聲壓,Pref為參考聲壓,其值為2×10 Pa,是1kHz時人耳剛察覺的聲音,因此聲音級沒有負值,聲壓級的范圍為0dB~120dB,其中0dB稱為聞閾,120dB稱為痛閾,大于120dB人耳感覺發痛,不能承受。 一般在電路中信號的基本的形式和單位是電壓-伏(V)、電流-安培(A)、功率-瓦(W),以這些形式來表示電量一是取值和計算不便,二是不利于與聲信號對應,為此我們對電信號的電量取對數,稱為電平。 電平就是以分貝的形式來表示電信號。 電平是將實際電量與一個基準量作比較而后取對數,所以電平是一個相對值;鶞柿慷x為在600歐姆(Ω)的負載上得到1毫瓦(mW)的功率作為基準量Pr,根據功率P=UI=U /R=I R公式,所以引出的電壓基準量Ur為0.775伏(V),電流基準量Ir為1.29毫安(mA)。有功率電平、電壓電平和電流電平三種: 功率電平Lp=10Lg P/1m (dBm) (式1-2) 電壓電平Lu=20Lg U/0.775 (dB) (式1-3) 電流電平LI=20Lg I/1.29m (dB) (式1-4) 式中P、U、I為實際的功率、電壓、電流的數值。也可把功率電平、電壓電平和電流電平分別稱為功率級、電壓級和電流級。 功率電平、電壓電平和電流電平在實際意義上是等同的,后兩者是前者的推廣,即 10Lg P/Pr=10Lg (U 2/R)/(Ur2 /R)=10Lg (U/Ur) 2 =20Lg U/Ur (式1-5) 上式的前提是R相同,同樣也可引出電流電平。 可以用相對電平來表示兩點之間的電平值之差,這兩點可以是設備、單元模塊、或電路間的輸出和輸入點,如圖1.2,其相對電平Lu=Lu2-Lu1(dB),當然Lu1和Lu2在取值時其阻值應當認為是相等的。 無論是設備、模塊還是電路,其輸出和輸入兩點之間的相對電平為正,則它具有增益(Gain),若相對電平為負,則它具有衰減(PAD)。 電平值有正有負,把0dB的電平值稱為線路電平,這是一個基準的量值,音響設備的線路輸入和輸出都設定在線路電平,大多數情況下音頻信號小于0dB,當信號大于0dB時就要注意可能產生的失真(功率放大器除外),但音響設備在信號為正dB時都有一定的動態余量。 電平是一個相對值,0dB相當于0.775V的基準電壓,但也有以1V作為基準電壓的標準,所以后者0dB時相當于1V,對此往往以dBv表示。而有些調音臺的電平計量VU表中刻度為dBvu,0dBvu對應于電壓1.23V,相當于dBm的4dB。 2. 計量值 無論是聲信號還是音頻電信號,在對信號的強度計量時有五種計量的方法,即對同一信號用不同的計量值來計量會產生不同的量值,之所以設定不同的計量值,主要是為了使計量充分反映出聲音信號的波形特點,便于在不同場合的應用。這五種計量值分別是峰值、有效值、平均值、準峰值和準平均值,前三個是基本量,后兩者是導出量。 1)峰值Up:信號在一個周期內或一定長時間內的最大瞬時絕對值。其定義式為: Up=|U( t )|max (Tn< t <Tn+1) (式1-6) 式中U( t )為信號瞬時值,Tn為某一計量時間區間點。 2)有效值Urms:也叫方均根值,指信號瞬時值平方平均值的平方根值,其意義為該值等同于具有相同功率的直流信號的強度。其定義式為: (式1-7) 式中T為Tn~Tn+1的時間長度。 3)平均值Ua:也叫整流平均值,是指聲音信號瞬時絕對值的平均值。其定義式為: (式1-8) 4)準峰值Uq-p:用與信號相同峰值的穩態簡諧信號(如正弦信號)的有效值表示的數值,由于穩態簡諧信號的有效值等于 /2倍的峰值,所以準峰值的定義式為: Uq-p= /2Up=0.707Up (式1-9) 即一個信號的準峰值實際上就是其峰值的70%。 5)準平均值Uq-a:用與信號相同平均值的穩態簡諧信號的有效值表示的數值,由于穩態簡諧信號的有效值相當與 /4倍的平均值,所以準平均值的定義式為: Uq-a= /4Ua=1.11Ua (式1-10) 同一信號在用五種不同的計量值去計量時,其數值是不同的,當這一信號頻率(或頻譜)和波形為確定的,則五種計量值的比例也是確定的,而當信號的頻率(頻譜)和波形改變時,五種計量值的比例也隨之改變,有時甚至差異很大,因為這五種計量值是從不同角度去描述信號的。根據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使用要求,有針對性地去選用合適的計量值,從而來計量聲音信號的強度。在聲學測量中使用的聲級計往往設置峰值、有效值、平均值等幾種指示量值,在音響系統根據不同的要求則往往選擇設置不同計量值的電平表。 3. 電平表 為了統一在各環節中對同一聲音信號的計量,便于聲音信號的傳輸和聲音信號所對應的節目的交換(信號從一個音響系統變換到另一音響系統),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電平標準,因此同一類型的計量電平表除了必須在計量值上統一外,也必須在它的時間特性、頻率響應、阻抗、刻度方式、指示偏差的方面有統一的要求。特別是時間特性,它是反映計量電平表特性的一個很重要的參數。 從前述的各計量值的定義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哪一個計量值都有一個取值的時間問題,或一個周期或一定長的時間內,由于實際的聲音信號是時時刻刻在變化的,其頻率和周期(實際上是一個復合波的頻譜)是一個不確定值,而計量表顯然只能以一個確定的時間參數來取樣,不能隨著信號的周期來改變時間參數。這一時間參數取大和取小對實際的計量有很大的影響,從需要準確地反映聲音信號的強度變化,對信號進行“實時”的觀測分析(峰值、準峰值)的角度,時間參數應足夠快;從需要了解聲音信號在聽覺上引起的強度感覺角度,時間參數應滿足人的聽覺的積分特性,適當慢一些;而當需要計量聲音的做功情況時,時間參數又應足夠慢。此外,計量電平表的指示跟隨信號的增大而增大,當信號突然消失(下降),則指示的下降也有一個時間的問題,也需要考慮。 有兩類正在廣泛使用著的電平計量表,一是VU表(由英文Volume Unit縮寫而來,也叫音量單位表),另一是PPM表(是英文Peak Programme Meter縮寫而來,也叫峰值節目表。PPM中的M即儀表所以叫PPM表有語病,但習慣上這樣叫)。 1)VU表 VU表是一種準平均值計量表(對信號用平均值檢波器并按簡諧信號的有效值確定刻度),其刻度用對數和百分比數表示,但基準參考電平值以0VU表示,標準VU表的0VU相當于信號的準平均值1.228伏,并以0VU對應100%的刻度,從0VU至滿刻度有3dB的紅色警示區域,在0VU之下至指針的起點的范圍,有從-20VU~0VU(dB)的指示刻度,見圖1.3。 VU表的時間特性規定為:當穩態時達0VU的1kHz簡諧信號突然加入VU表時(信號源的等效內阻為600歐姆),指針達到刻度的99%處所需的時間應為300±30ms,指針的過沖不超過穩態值的1.5%,過沖的擺動不超過一次;當信號突然消失后,指針從100%降到1%所需的時間也是300±30ms,圖1.4示出了其指示值的時間特
VU表的VU值也叫音量單位值,,對VU值應注意兩點,一是僅從其量值的角度看,VU值的本質上還是dB值,其VU的增減量相當于dB的增減量,只不過是其基準點0VU確定為1.228的準平均值,并且有時在使用時也可插入所需的衰減器霍霍放大器,則其參考值亦有相應的變化;二是從時間特性看,盡管VU表有一個300ms不算短的積分時間,但它是一個確定值,因此有時還是跟不上信號的實際準平均值電平的變化,所以VU值不完全等同于dB值,故而,VU表不能反映出聲音信號的峰值變化,它基本上反映出聲音信號的聽感強度(所以叫音量單位表),所以在擴音、電臺的廣播中運用較多,但VU值有時也與聽感強度有誤差。 VU表是在電聲過程中應用時間很長(始于1939年)且相當普及的專業用計量表,但也有在家用音響設備上應用的VU表,這些往往是非標準表,應注意。 2)PPM表 PPM表是一種準峰值電平表(采用峰值檢波器并按簡諧信號的有效值確定刻度),標準PPM表的基準點0dB相當于1.55伏的聲音信號準峰值,從0dB至滿刻度有5dB的余量,以紅色作為警示,從指示的起點至0dB一般有50dB的有效指示刻度,比VU表可指示更大的動態變化,見圖1.5。應當注意VU表0VU的1.228伏和PPM表0dB的1.55伏不能認為僅相差0.322伏,因為首先一是準平均值而另一是準峰值,其次對不同信號的準平均值和準峰值其比值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準峰值的刻度上對應的0VU值應是一個約-6dB~12dB的范圍(一般聲音信號的準峰值和準平均值之比最大可達9dB,也可能更大),在PPM表上一般標注這一區域。VU表的指示為指針式,PPM表的指示有光帶式也有指針式,但以前者為多。 PPM表的時間特性規定為:其指示值的上升時間是1~10ms,非常短,可以準確地反映出突來的強信號包絡變化;其下降時間為1.5s(信號下跌20dB所需的時間),相當長,以便于眼睛的觀測。PPM表的時間特性見圖1.6. PPM表指示的是聲音信號峰值的變化,其信號的指示不能直接反映出對此信號聽覺的強弱感,即與信號的響度不一定相對應,但能及時地反映出聲音信號的過載失真情況,故在錄音中往往使用PPM表。 1.3音響設備 音響系統是由一些電子設備的基本單元按一定的方法組接而成,這些基本單元就是音響設備,音響設備有很多種,每種設備完成特定的功能,在音響系統中需要哪些音響設備并且每個音響設備在系統中處于什么位置,依據要構成一個怎樣的音響系統和要完成什么任務以及系統的性能要求來確定,但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各種音響設備的功能、作用和性能特點,才能在此基礎上來正確地構成一個特定的音響系統。 由于音響設備有很多種,為了便于掌握,依據它們的所具有的功能特點把它們分成五類,即節目源設備、調音臺、音頻處理設備、擴音設備、錄音設備,所有的音響設備都可以歸屬到這五類設備中。 1. 節目源設備 節目源設備包括CD機、磁帶放(錄)音機、視頻播放機的音頻部分(LD、VCD、DVD等)、調諧(收音)器、話筒(MIC)、無線話筒、電子樂器(電子琴、合成器、電子鼓、電吉它、電貝司等)以及其它一切提供含有聲音節目信息音頻信號的設備。 節目源設備的作用是提供含有聲音節目信息音頻信號,是各類音響系統的始端。電子樂器之所以屬于節目源設備是因為它們一般不直接發聲有專門的音頻輸出,而普通樂器一定要通過話筒拾音來轉換成為音頻信號。 雖然節目源設備有很多,但根據它們的信號特征可分為兩類:低電平和高電平。話筒是低電平信號的器件(設備),除此以外其他節目源設備基本上均為高電平設備,但個別電子樂器有時也為低電平輸出,如電吉它、電貝司等。 2. 調音臺 除了調音臺( Console Mixer )的型號不同所帶來的外型結構的大小、路數的多少、性能的高低、功能的差異等區別外,調音臺就是一種,之所以要把調音臺列為一類,其原因在于調音臺是一種有別于其它音響設備且極其重要的音響設備。 調音臺是整個音響系統中的一個中心設備,無論是在制作節目如電影、電視、音樂等錄音中,或是在劇場、歌舞廳等現場擴音調音中,調音臺都是一種對音頻信號進行技術控制和藝術加工處理的重要音響設備。調音臺在音響系統中的作用是把各個節目源輸出的音頻信號匯集在一起,進行控制調整、音質加工,并分配到所需要的通路(或聲道)輸出。 3. 音頻處理設備 音頻處理設備有很多類型,包括均衡器、壓限器、效果器(延時器、混響器等)、激勵器、降噪器、聲反饋抑制器等。音頻處理設備也叫周邊設備,其意義是它們均環繞配接在調音臺的四周。各種音頻處理設備都有其不同的特點,但它們的共同點是通過對音頻型號的處理來修飾美化重現的聲音。 各種音頻處理設備的功能和作用如下: 均衡器:也包括一些濾波器,通過對不同頻率和頻段的信號分別進行提升、衰減或切除,以達到彌補原聲音在各頻率點(段)的比例不當和加工美化音色的目的。 效果器:效果器含有延時和混響兩種效果成份,也有單獨的延時器和混響器,它們也屬于效果器的一種,效果器通過使用電子的方法(模擬或數字)來模擬閉室空間內聲音信號的反射和混響特性從而構成聲音的特定空間感并使樂音豐滿和親切,也可制造一些特殊的音響效果。延時器和混響器也有用機械的方法構成,但現在較少使用。 壓限器:這類信號處理設備有壓縮器、擴展器、限制器,壓限器包括壓縮和限制的功能,這是一種其增益隨信號大小而變化的放大器,可以對音頻信號的動態范圍進行壓縮或擴展,從而達到防止失真、提高信噪比、保護音響設備、并進行某些音質控制和處理等功能。 激勵器:又叫聽覺激勵器,在原音樂信號中加入適當的中高次諧波成份,使音色變亮更具穿透力,在沒有加大音量的情況下聲音的感覺響度提高,通過調節可突出某種樂器的音色成份,也可模擬現場演出的環境反射,使信號更具自然鮮明的現場感和細膩感。 降噪器:有多種降噪形式,噪聲門用來控制輸入信號的最低閥值以抑制噪聲的輸入,也可利于壓限器通過壓縮和擴展的原理來達到降低噪聲、提高信噪比的目的,在磁帶錄音中也可運用dbx、Dobly降噪系統來擴展動態、降低噪聲。 聲反饋抑制器:有移相器和移頻器兩種,其作用為抑制在現場擴音中由于話筒和音箱位置不當和現場空間反射過強而引起的嘯叫,嘯叫是一個正反饋自激過程,通過移相器和移頻器來改變正反饋條件,從而抑制嘯叫。 應注意音頻信號處理設備一般為獨立的設備,但有時也可作為單元模塊構作在其它設備之中,如有時壓限器中含有噪聲門,效果器中也含有濾波器和均衡器,調音臺中更是含有較多的音頻處理單元。 4. 擴音設備 擴音設備是音響系統的最后環節,音響系統通過擴音設備得到聲音的重現,擴音系統的主要設備是功率放大器和音箱(揚聲器),但也應包括音頻分配器、分頻器。 由于單個揚聲器不能重放整個音頻頻率范圍的聲音,故一般由兩個(低頻和高頻)揚聲器或三個(低頻、中頻、高頻)揚聲器構成組合音箱來重放聲音,為此先要用分頻器來分解音頻的頻率成份為低頻和高頻或低、中、高頻。有功率分頻和電子分頻兩種分頻模式,前者為功率放大器Õ分頻器Õ揚聲器,后者為分頻器Õ功率放大器Õ揚聲器。一般的擴音重放均為功率分頻模式,其中分頻器和揚聲器組合在音箱中,不需要另外使用分頻設備,而采用電子分頻則要采用專門的獨立分頻器,這里作為擴音設備提及的就是這一獨立的分頻器。 分配器主要是當需要多路相同的重放音頻信號時(如幾個房間同時放音或一個較大的空間單個音箱重放不能夠提供足夠的音量需幾個音箱同時重放)可用來把一路信號分成幾路。 5. 錄音設備 錄音設備是音響制作系統的重要設備,其主要以磁錄音為主,從結構上分,有盒式磁帶錄音機和開盤式錄音機兩類,從音頻信號的形式來分,有模擬錄音機和數字錄音機兩類,此外還有錄音聲軌的多少之分。電視攝像的錄像帶上也有兩路或兩路以上的聲軌,因此錄像機也可認為是一種錄音設備。 1.4音響系統的構成 雖然根據不同的要求和任務以及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音響系統,并且對同一類型的音響系統根據所實現功能的多少和規模的大小也有較大的區別,但在音響系統的構成設計上也有共同的規律。對專業音響系統的構成,一般以調音臺作為中心,并抓住聲音信號的來龍去脈,所謂來龍即由節目源設備至調音臺的連接,所謂去脈即由調音臺的主輸出至后級設備,根據系統的不同或至錄音設備或至擴音設備,此外根據不同的需要環繞調音臺配接音頻處理設備。而對家用音響系統,則抓住前級功放(前置放大器)這一中心進行配接。 下面將介紹不同類型的典型的音響系統,希望據此提供音響系統構成的設計原則和思路,因為在實際的運用中存在著種種可能的變化,這里不可能一一說明。
第二章 調音臺 概述:調音臺( Console Mixer )是整個音響系統中的一個中心設備,無論是在制作節目如電影、電視、音樂等錄音中,或是在劇場、歌舞廳等現場擴音調音中,調音臺都是一種對音頻信號進行技術控制和藝術加工處理的重要音響設備。調音臺在音響系統中的作用是把各個節目源輸出的音頻信號匯集在一起,進行控制調整、音質加工,并分配到所需要的通路(或聲道)輸出。 2.1 調音臺的分類 有各種不同的調音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1)以輸入通路數進行分類 調音臺的輸入通路( channel )常稱為分路,有4路、6路、8路、10路、12路、16路、18路、24路、36路、48路、54路或更多路。 一般把4~10路稱為小型調音臺、12~18路稱為中型調音臺、24路以上稱為大型或超大型調音臺。 小型調音臺有時又稱為混音臺( Mixer ) ,常用于單位廣播臺(站)或小型娛樂場所;中型調音臺常用于娛樂場所、會場、或制作小型的節目;大型調音臺常用于音樂廳、劇場等中大規模演出及節目制作。 (2)以主輸出通路數進行分類 調音臺的輸出也稱為軌( track )或聲道,有1軌、2軌、4軌、6軌、8軌、16軌、24軌或更多軌。 1軌輸出為單聲道,曾用于電影和電視的對白或外景等錄音制作,現已很少見;2軌、4軌、6軌分別具有一對、二對、三對立體聲輸出,可用于一對或多對立體聲擴音及雙聲道立體聲錄音;8軌以上稱多軌輸出,可連接多軌錄音機進行節目的前期制作,常用于錄音室。 (3)以調音臺的外型結構來分 以調音臺的外型結構來分類,可分成便攜式、半固定式、固定式等。 不同的結構主要考慮室內和室外等不同的場所和目的的錄音制作和調音。便攜式一般小巧靈活,有一個便于攜帶的配套機箱,用在外景同期錄音、采訪等流動性場所,但操作控制較粗。半固定式多用于劇場等演出場所的外出錄音。 (4)以用途的不同進行分類 按用途來分調音臺可分為錄音調音臺、擴音調音臺、混音臺、以及DJ調音臺。 錄音調音臺有同期對白臺、外景臺、音樂錄音臺、混錄臺等。有大型的和小型的,有便攜式的和固定的之分。 擴音調音臺主要為演出場所之用。 DJ調音臺用于迪斯科舞廳,常配接雙唱盤密紋唱機,由主持人(稱DJ)進行播放控制。 (5)以規格和功能的不同來分類 按規格和功能來分調音臺可分為標準型和普及型。 標準型調音臺也叫專業調音臺( Professional Mixing Console ),它所能實現的功能有一定的規格標準,常用于專業錄音和演出場所的調音。普及型調音臺往往簡化了專業調音臺的某些功能,但有的又在調音臺中增加了功率放大、輸出均衡、效果等功能,這樣使得整個音響系統配接和操作簡便,代價低廉,但性能較差,這類調音臺多用于娛樂場所。從專業的角度來看,什么功能應當由什么設備來完成,調音臺僅承擔其本身應承擔的功能。 (6)以信號處理方式進行分類 按信號處理的方式來分,調音臺可分成模擬式調音臺和數字式調音臺。模擬式調音臺的內部其音頻信號是模擬的;數字式調音臺的內部先將信號進行模數轉換,而后用數字信號的方式對音頻信號進行處理并在輸出前再將數字信號轉換回模擬信號輸出,當然也可用專用的連接電纜直接將數字信號輸出到后續設備,有關數字式調音臺的特定將在本章專門小節予以討論。 以上從不同的角度對調音臺進行了分類,但應當指出調音臺不存在嚴格的分類,就一個特定的調音臺來說并不一定局限于某種分類的用途,反之對應于某一特定的場所和目的選擇調音臺也不一定存在專門的調音臺種類。雖然調音臺在外型結構的大小、路數的多少、性能的高低、功能的差異、操作的繁簡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各種不同的調音臺對音頻信號處理的基本原理、模式和方法是相同的。當因某種用途選擇調音臺時,只要所選調音臺的輸入和輸出的路數(一般還要考慮適當的余量)、功能和性能吻合實際的需要就可以了,不必一定要分清調音臺的種類。 2.2 調音臺的性能指標 作為音響系統的中心設備,調音臺的技術性能指標對整個音響系統的指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音響系統的其它設備一樣,調音臺的性能指標有基本指標和特殊指標兩類;局笜思此幸繇懺O備所通用的技術指標,特殊指標是指根據調音臺特有的功能所確定的技術指標。對調音臺工作有較大影響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有如下幾個: (1)增益 增益即調音臺輸出信號電壓與輸入信號電壓之比的對數或以輸出電平與輸入電平之差表示,記作K,則 K=20lg Uo/Ui (式1) 式中Uo為輸出電壓,Ui為輸入電壓。 調音臺的輸出電平標準是線路電平即0dB。0dB相當于在600Ω的負載上取得1mW功率所需的電壓(0.775V)并以此為基準取對數,有時也以0dBv來表示,dBv的電壓基準值為1V,以1kΩ作為負載。調音臺的輸入有兩種,一為線路輸入( Line In ),其電平標準為0dB;一為話筒輸入( Mic In ),其電平為-70~-50dB,該數值對應了話筒的實際靈敏度。 從調音臺的線路輸入角度看,調音臺的增益為0dB。雖然在調音臺內部也有放大環節,但這主要是為了彌補在調音(音質處理)過程中的信號衰減。對于話筒輸入,調音臺必須提供足夠的增益以使約-70dB的話筒低電平輸入提高到-10~0dB的調音臺輸出,滿足功放或其它音響設備的標準配接。 一般調音臺的增益有額定增益和最大增益兩種。話筒輸入的額定增益應當不小于70dB,最大增益可達90dB以上。線路輸入的額定增益為0dB,最大增益在20dB以上。 某些調音臺的輸出電平為0VU(或寫作dBvu),0VU相當于+4dBm(1.23V),則增益亦有相應的變化。 (2)動態余量 調音臺的動態余量D也叫峰值儲備,是指調音臺的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平(對應最大增益)和額定輸出電平(對應額定增益)之差,也可以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Uom和額定輸出電壓Uor之比的對數來表示,即 D=20lg Uom/Uor (式2) 動態余量越大,節目的峰值儲備量就越大,聲音的自然度也就越好。一般調音臺應具有15dB~20dB以上的動態余量。當調音臺在額定狀態下工作時,由于有一定的峰值儲備量,因此即使某一瞬間的節目達到了較大的動態量也不至于引起限幅失真。 一般調音臺的技術特性指標中都有一幅電平圖,圖中反映了調音臺在各個環節中的基本電平和電平儲備,掌握調音臺個環節的電平特性,最大限度地利用調音臺的電平儲備,可使聲音達到較大的信噪比和動態量。 (3)噪聲 調音臺的噪聲指標有兩種,分別對應線路輸入和話筒輸入。 線路輸入用信噪比表示,是指某一分路的輸入和輸出整個通路在0dB增益時的信噪比值,一般大于80dB。 話筒輸入通路的噪聲指標以等效輸入噪聲電平來表示。調音臺的噪聲當然是指其內部所產生的噪聲,即當調音臺的輸入為0時,在調音臺的輸出端有其內部的噪聲輸出,電平為N’dB。以一噪聲為0的理想調音臺作為對比,二者均有增益K,當理想調音臺在有一噪聲電平輸入,并且該輸入使得輸出電平亦為N’dB,則前一調音臺的內部噪聲相當于該理想調音臺的輸入噪聲值,因而將該值作為調音臺的噪聲指標,稱為等效輸入噪聲電平,記為N N ( dB )=N’( dB )-K ( dB ) (式3) 用等效輸入噪聲電平來表示,原因在于調音臺的話筒輸入前置放大器在不同的增益位置時,噪聲電平隨增益的不同而變化,但調音臺的輸入端等效噪聲電平是固定不變的,,因此用等效噪聲輸入電平能比較確切地反映調音臺噪聲電平的大小。 專業調音臺的等效輸入噪聲電平通常在-124dB ~ -126dB以下。這一數值已遠小于用靈敏度較低的話筒將一般劇場等現場的本底噪聲拾音輸入到調音臺的電平數值。例:一劇場的本底噪聲為45dB聲壓級,用一靈敏度為0.6mV/Pa的動圈式話筒拾音,則話筒輸入到調音臺的本底噪聲電平為-111dB,調音臺的等效噪聲電平在其之下,因而對系統不構成影響。 (4)頻率響應 從當前的技術水平來看,20H ~ 20KHz的頻率響應應無多大的問題,并且也沒有必要更寬以免增加噪聲量以及增加放大器的代價,調音臺的頻率不均勻度一般在1dB左右。 (5)諧波失真 調音臺的非線性諧波失真是指在額定輸出電平時,在整個工作頻段內的總諧波失真值。專業用調音臺的諧波失真一般小于0.1% ,比一般的話筒諧波失真(小于0.5%)要小。 (6)串音 調音臺的串音指標衡量相鄰通道間的隔離能力,一般用串音衰減來表示,即某一通道的信號與串入到其相鄰通道的該信號之比的對數,記作S,則 S=20lg UAA/UBA (式4) 式中UAA為A通道的A信號,UBA為串入到相鄰的B通道中的A信號,亦可用兩信號的電平之差表示。 串音衰減越大,通道間的隔離越好。串音與信號的頻率有關,高頻段的串音比中低頻段嚴重。 專業調音臺的串音衰減應大于70dB. 下表為廣電部頒發的廣播調音臺運行技術指標等級標準(GY77-89),可供參考。 表2-1 暫略 2.3 調音臺的主要功能和構成 已如前述調音臺的任務是把各個節目源輸出的音頻信號匯集在一起,進行控制調整、音質加工,并分配到所需要的通路(或聲道)輸出。為完成這一任務調音臺應具有如下的功能: (1)對輸入到調音臺各種節目源信號的不同電平和阻抗的匹配; (2)對音頻信號的各級放大和電平控制,提高低電平的輸入和補償輸入信號在調音臺中各種處理的損失,以滿足最終0dBv或0VU的輸出; (3)對原始聲音頻率的不均勻調整和音色處理的頻率均衡; (4)為保證音頻信號最大動態傳輸和錄制過程中動態控制的動態處理; (5)對多路音頻信號輸入按所需比例的混合并將信號以左右聲道聲像處理的方式饋送到一對或多對立體聲主輸出通道的分配和以及將信號饋送監聽、效果等輔助通道的分配; (6)添加延時混響等對音頻信號的效果處理; (7)某些調音臺上還有對講、電容話筒的幻象電源、遙控等附屬部件和功能。 為完成上述功能,調音臺的構成是較為復雜的,但我們不能孤立地來看待各個功能,而是把所有的功能放在調音臺在音頻信號處理的整個環節中,即按信號的流程來理解各個功能和構成,這樣就容易了。 按信號的特點來分調音臺可分為主信號通道和輔助信號通道兩個部分,主信號通道即調音臺從信號輸入經處理到輸出的最基本和直接的通道,這是調音臺的最重要部分;輔助信號通道即調音臺用于監聽、電平指示、效果、及備用輸入輸出的通道。 一. 主信號通道的構成 1. 主信號輸入通道 調音臺的主信號輸入通道構成見下圖
各種調音臺的輸入通路數是不同的,但無論輸入通路數的多少,各個輸入分路的類型基本是相同的且它們都是并聯的,在調音臺的面板上各自對應調音臺面板左側的一列列控制條,在此只分析一條分路,只要掌握一路的原理,其它分路也就掌握了。 (1)輸入部分 輸入部分包括話筒輸入(Mic In)、線路輸入(Line In)、衰減(Pad)、增益(Gain)等環節。 一般調音臺的每一輸入控制條的背面都對應三個輸入插孔,其中兩個分別為話筒輸入和線路輸入。話筒輸入和線路輸入在輸入電平、阻抗和插孔類型等方面均是不同的。 話筒輸入的電平為低電平,一般視調音臺的不同其額定輸入在-70dB~-50dB左右;話筒的輸入阻抗為低阻,一般其輸入阻抗在1KΩ或1KΩ以上,與負載阻抗等于信號源阻抗的功率配備方式不同,音響設備間都采用輸入阻抗等于或大于5倍的信號源輸出阻抗的電壓配備方式,這一方式稱為跨接,為此話筒的輸出阻抗一般在200Ω或以下,但按規定允許動圈式話筒小于5倍,如600Ω的動圈式話筒,對于阻抗在200Ω或以下的其它電聲設備源也應在話筒輸入端輸入,因此某些調音臺沒有話筒輸入端而標有低阻輸入(Lo Z),其作用是等同的;話筒輸入的插孔類型為平衡式卡農(XLR)插孔。 線路輸入的電平為高電平,視調音臺的不同其額定輸入在-20dB~0dB左右;線路輸入的阻抗為高阻,其值為3KΩ~10KΩ或更高,故有的調音臺以高阻輸入(Hi Z)來代替線路輸入的標定,一般具有線路輸出的電聲信號源的輸出阻抗為600Ω,符合跨接的要求;線路輸入的插孔為6.35mm耳機插孔(Phone Jack),也叫大夾克式插孔,多為不平衡(兩芯)也有為平衡式(三芯)。 增益是面板上一個增益調整電位器的旋鈕,其對應一個可變增益的前置放大器,該放大器也叫增音器,主要功能是放大話筒輸入的低電平信號,一般能在-70dB~-20dB范圍內調整輸入靈敏度,例如動圈式手持語聲話筒是低靈敏度話筒,其電平約為-70dB~-45dB,而電容式話筒是高靈敏度話筒,其電平約為-45dB~-25dB,都可在放大器增益范圍內調整。 衰減開關對應面板上一個按鍵,一般衰減20dB左右,其作用為衰減高電平的輸入信號,使輸入的信號電平符合前置放大器的增益范圍,以免產生過荷削波失真。 話筒輸入、線路輸入、衰減、增益(前置放大器)之間的關系在不同的調音臺中有不同的設計方法,參見圖2。(a)衰減僅在線路輸入通路中,主要是為了衰減高電平的線路輸入信號,使其滿足前置放大器的工作電平范圍,如前置放大器的增益范圍在-70dB~-20dB,則衰減后線路輸入的輸入電平范圍在-50dB~0dB;(b)話筒輸入和線路輸入共用衰減,這樣亦擴展了話筒輸入的輸入電平范圍;(c)無專門的衰減開關,線路輸入置一固定衰減,這一模式常用在較簡易的調音臺中;(d)無專門的衰減開關,線路輸入不經過前置放大器,直接跨越到其輸出端,避免了線路輸入信號先衰減后放大的不必要過程;(e)話筒輸入和線路輸入分別設置一個不同電平的放大器,再加一個輸入選擇開關進行選擇。 應當指出,雖然一條分路有話筒輸入和線路輸入兩個端口,但實際輸入信號僅為一個,當兩端口都插入信號時線路優先;此外,雖然線路輸入為高電平輸入,但實際的線路信號并不一定是高電平信號,所以應視實際的信號情況來決定是否加入衰減。 (2)均衡器 緊接前置放大器后面的是均衡器(Equalizer,可縮寫成EQ),均衡器的作用是通過在某些頻率點上的提升或衰減來彌補原始聲音頻率上的缺陷或進行音色上的處理。 較多的調音臺為三段均衡,即高頻(High或Treble)、中頻(Middle)、低頻(Low或Bass),也有為高、低頻兩段或低頻、低中頻(L Mid)、高中頻(H Mid)、高頻四段均衡,某些專業調音有更多的頻率點。 均衡網絡特性曲線在高低頻兩端為擱架型(Shelving),也叫大陸架型,中間的均衡網絡特性曲線為鐘型,(參見圖3,下同);最大提升和衰減電平量一般在15dB左右,在面板的旋鈕兩邊以+-刻度注明,也有設×2倍率開關,可提高一倍量程;調音臺均衡器有固定頻率點和可變頻率點兩種,固定頻率點的擱架型曲線轉折頻率和鐘型曲線的中心頻率固定,一般低頻在100Hz左右,中頻在1KHz左右,高頻在5KHz左右,可變頻率點的均衡器其轉折頻率和中心頻率可調,因此在處理音色時較為細膩,這類均衡器在面板上將提升和衰減電平調整和頻率調整構成一組,可變頻率的刻度在面板上注明,此外在較好的專業調音臺中還設有均衡曲線的Q值(帶寬)調整。 普通的調音臺不設專門的均衡開關,不使用均衡即把電平量處在0dB狀態,專業調音臺往往設有均衡開關,當均衡開關處于關的位置時實際上是將均衡旁路了。 (3)斷接插孔 斷接插孔(Insert),也叫插入或斷點插孔,處于前置放大器和均衡器之間,也有調音臺處于均衡之后,有兩種類型一為一個三芯插孔另一為兩個兩芯插孔,在該插孔無任何東西接入時,兩信號芯短路,前置放大器到均衡器信號直通,當插頭插入時將兩芯斷開,前置放大器信號通過插頭的一芯輸出到一外接音響設備的輸入,再將該音響設備的輸出通過另一芯返回輸入到均衡器,所以斷接插孔的作用為串接一外接設備,如用兩個兩芯插孔則一為輸出另一為返回作用也如此。 串接的外設備可為壓限器以對分路輸入的信號進行動態處理,也可接均衡器、效果器、降噪器等設備。 (4)分路衰減器 分路衰減器(Channel Fader),用于分路電平的調整,也叫分調,這是一個推拉式電位器,所以專業人員多稱其為分推。 分推是分路音量(電平)調整的主要部件,也用來作各分路間不同的話筒輸入和線路輸入的音量比例調整。 (5)聲像移動器 聲像移動器,簡稱聲像(PAN)也叫全景電位器(Panoramic--Potentiometer),用來將一路的輸入信號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立體聲的左右兩路主輸出,進行立體聲處理。 所謂的聲像是指在立體聲放音時在兩左右分開放置的揚聲器(音箱)虛擬連線之間所感覺到的發聲虛像,聲像移動器是由兩個同軸控制的雙連電位器組成,其左右音量呈反比例變化(見圖4),并且為使左右兩路輸出合成的總功率比例與原一路輸入相同,有UL=Ui Sin(θ+45°),UR=Ui Cos(θ+45°),這樣可得 UL+UR=Ui Sin(θ+45°) + Ui Cos(θ+45°)=Ui (式) 通過聲像移動器的不同旋轉角度決定了左右聲道的信號不同強度,從而也決定了放聲空間不同的聲像方位。 (6)母線 母線(Bus)是調音臺的各分路信號的匯總點,無任一調音臺有幾路輸入,一旦確定要同時使用某幾條分路時就要把這幾條分路的信號混合到母線上。在調音臺中視不同的功能有各種不同的母線,如監聽母線、輔助母線等,對主信號通路最主要的是主輸出(Master Out)的立體聲左右母線,此外有的調音臺還有編組輸出(Group Out)母線,其對應另一些輸出通路,有4路、6路或更多。 除個別輔助的功能外,在通路的功能電路設置上和處理信號的方式上,編組輸出和主輸出完全一致,因此對編組輸出也可認為是增加了輸出通路,當然編組輸出另外可實現編組功能,這將在后面專門介紹。 當有編組輸出等多路輸出時調音臺增加了輸出選擇(Bus Asign)功能開關。 (7)其它 在某些調音臺的主信號輸入通道中,還可能有另外一些功能。 幻象電源(Phanpom Power),用于電容話筒所需的工作電源,一般為+48V直流,提供有幻象電源的調音臺除有一個幻象電源總開關外,在分路上有一單路開關,接通后通過話筒輸入電纜反向饋入到電容話筒,該開關多設置在調音臺的背面,以免誤開啟造成對動圈式話筒或線路輸入的設備的損害。 倒相開關(φ),對兩個以上的話筒輸入有時因各路話筒相位有異而在總路混合時造成抵消現象,利用倒相開關可將該路信號相位反相180°使其與其它分路信號同相,有時也可利用這一開關有意識地使兩個信號反相,達到某種樂器(如笛聲、號聲)的聲像漂移效果。倒相開關有的設在前置放大器前面,有的設在前置放大器后面。 高通濾波器( ),高通濾波器的轉折頻率為80Hz或100Hz,因為人聲的頻率最低僅為80Hz(男低音),通常的人聲頻率在100Hz以上,所以在用話筒對人聲拾音時按下高通濾波器開關可濾去不必要的低頻噪聲,高通濾波器的位置一般在倒相開關之后。 靜音開關(Mute),也叫啞音開關,實際上是分路中的通斷開關,在分路上各功能旋鈕開關均已經調音正常的情況下,可用靜音開關臨時中斷該路的放音而又不破壞原有的狀態。 2。主信號的輸出通道 主信號的輸出通道始于母線,如前所述調音臺的輸出通道有主輸出(Master Out,也有稱節目輸出Program Out)和編組輸出(Group Out)。主輸出有一對分左右通路,這是調音臺的最基本的輸出,而編組輸出視不同的調音臺有不同的設置,有的僅2路,有的有4路、6路、8路或更多,小型的調音臺無編組輸出。編組輸出可以實現其特定的功能(這將在后面討論),這里可以把編組輸出等同于主輸出,只是增加了主輸出的路數,因為實際上這些通路在功能電路設置上和信號的處理方法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這里僅分析一條主信號輸出通路,其余可類推。 主信號輸出通道構成見圖5。 (1)疊加放大器(Summed Amplifer) 在母線上所匯集的各分路信號首先送入到疊加放大器,疊加放大器將各分路信號混合和放大,可提升電平但不能作任何調整。此外在調音臺主信號通路上還有一些放大器,都起提升電平的左右,不能作任何調整,所以不作專門介紹,將在電平設置內容中作介紹。 (2)斷接插孔(Insert) 此斷接插孔同分路中類似,可串接一外部設備如均衡器、效果器等,但由于位置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不同,可想而知分路中所串接的設備僅對該路起作用而總路中串接的設備對所有輸入的信號都有影響。 (3)總路衰減器(Master Fader) 總路衰減器調整總輸出電平,一般叫總推,也可叫總音量控制推子,是調音臺重要的控制環節之一。 (4)主輸出插孔(Master Out) 主輸出基本上為0dBv線路輸出標準,也有為+4dBv(0VU)或+6dBv,其插孔類型有卡農式也有大夾克式。 (5)其它 某些調音臺特別是較低檔的娛樂場所用的調音臺在主輸出通路中還加入了一些其它功能。 輸出均衡器(Equalizer),在總推之后,為多點圖示均衡器(固定頻率點),少的有5段頻率點,一般有9段頻率點或9段以上,相當于一個簡易的房間均衡器,也可對總輸出信號作簡單的頻率補償。 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er),在主輸出前取出信號饋入到功率放大器,功放的輸出直接接音箱,功放的輸出和線路輸出為并聯,可同時使用,有功率放大器的調音臺,其面板總控制部分應當有一個功放的音量控制旋鈕(Volume)。 二. 輔助信號通道的構成和原理 調音臺雖然有功能的簡繁、路數的多少、性能的好壞,其主信號通路基本上是類似的。而對于輔助信號通路,各類調音臺在設計上就有較大的不同,輔助功能有很簡單的也有很繁雜的,即使實現相同的功能各種調音臺也有不同的名稱,但是在本質上輔助信號通路還是類似的,因為它們所實現的功能是相同的,即進行監聽、電平指示,添加效果,及作為備用的輸入輸出。在此先從調音臺輔助信號通路的功能這一角度作一總體的介紹,通過后面小節中具體調音臺的例子可進一步來理解它。 1. 電平指示 調音臺的電平指示在總體上有兩類,即峰值指示(燈)和電平表,用來指示在一特定位置的電平狀態,根據它來技術地調整音頻信號的電平大小,以防止信號的非線性失真并保持信號的動態特性。 (1)峰值指示 峰值指示(Peak)也叫過載指示或過荷指示,也有調音臺和音響設備用削波指示(Clip)來表示,這是一個紅色發光二極管指示燈,各類調音臺根據各種不同的設計設置在某些特定的位置用來指示該位置的電平狀態,其中最典型的是在各輸入通路的前置放大器之后或均衡器之后的位置,此外也有設置在輸出通路、信號的輔助輸出通路、效果通路等之中,一般峰值指示燈在面板上都處于其內部線路位置所在的前后功能模塊的功能鍵所相關的位置。 峰值指示燈在該處音頻信號達到產生非線性削波失真前約3dB時閃亮了,當紅燈一直亮著時說明信號產生了非線性失真,音質受損。在失真嚴重時無論總音量輕或響都可聽到類似揚聲器紙盆發破的聲音,并且在削波失真后根據信號的富利葉函數展開,可看到信號中產生了較多的直流成分,這一直流信號經調音臺和功放后饋入到揚聲器,并不會使音圈振動,這樣電能沒有變成動能而是變成了熱能,由于高音單元散熱較差,所以嚴重時會損壞或燒毀高音揚聲器。 在調音時既不能讓峰值指示燈一直亮著也不要害怕引起失真而把增益調得很低,峰值指示燈偶爾閃爍是允許的。不考慮藝術要求僅從技術角度來看把信號調到偶爾閃爍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設備本身的動態特性。 (2)電平表 調音臺上的電平指示表基本上在主信號輸出通路輸出插孔前,用來指示主輸出或編組輸出的音頻信號輸出電平,也有對監聽輸出的電平指示,電平表主要有兩種,PPM表(節目峰值表)和VU表(音量單位表)。兩類在特性上有較大的不同。 PPM表的信號計量特性對應準峰值,以電平來指示,指示范圍各國有不同的標準,有-50dB~+5dB(德國)、-30dB~+11dB(荷蘭)、-12dB~+12dB(英國);信號指示的上升時間很快約為1~10ms,下降時間很慢約為1~1.5s;表的形式有指針式,也有用發光二極管或液晶顯示的光帶式。 VU表的信號計量特性對應準平均值,以VU和百分比數來表示,0VU對應+4dB(1.228V),指示范圍為-20VU~+3VU,0VU相當100%;VU表的上升和下降時間均為0.3±0.03s;表的形式為指針式。 圖6電平表的時間特性 由于PPM表的上升時間很快能及時反映信號峰值的變化且下降時間很慢容易觀察變化較快的信號,能及時反映出信號是否達到失真,所以在錄音時用PPM表較好;而VU表不易反映變化較快的信號,會平均瞬間的過大信號,且計量對應準平均值,所以電平的指示與停感的音量大小較為對應,在廣播、擴音等現場中使用較好。 2。監聽 在調音臺中監聽有較多的名稱如監聽(Monitor)、衰前監聽(PFL)、衰后監聽(AFL)、返聽(FB)、提示或插入(Cue)、單聲(Solo,直譯為獨唱或獨奏)以及耳機監聽(Phones或Headphones),它們既有相同之處即都可理解為監聽而僅僅是命名上的不同但有時技術處理上又有不同之處,在不同的調音臺中有的監聽設置較簡單有的監聽設置較復雜,簡單和復雜的區別在于對監聽是否有選擇(選聽)和選擇位置的多少,好的調音臺對各輸入分路、輸出分路、輔助輸入輸出通路等都可進行選聽。 (1)監聽 在某些調音臺中監聽(Monitor)是監聽功能的總稱,在監聽功能之中可對不同的信號位置進行選擇(Monitor Select),如各輸入分路、各輔助分路、各輸出分路等,可單獨對某一路進行監聽,也可對被選的幾條分路聲音一起監聽。而在另一些調音臺(小型)中監聽僅簡單地是在各分路中直接設置監聽鍵(Moni),其信號取出位置多為衰減器(Fader,分推或總推等)之前。 (2)衰前或衰后監聽 衰前監聽(Pre-Fade Listen,簡為PFL)和衰后監聽(After-Fade Listen,簡為AFL)主要明確了設置監聽的信號取出點,前者在衰減器之前取出而后者在衰減器之后取出,這類監聽一般在中大型調音臺中設置,有一條PFL或AFL母線,所以可選聽單路也可選聽多路。 (3)單聲 單聲(Solo)的一個意義是選聽單路,即在某處按下此按鍵開關時在監聽系統的輸出處僅有該通路的信號有監聽輸出而切斷了其它各通路的監聽輸出,以便于單獨調整該路聲音信號,一般信號取之于衰減器之后,所以一些調音臺上的AFL鍵也等同于這一功能。而在有些調音臺上,Solo意義僅表示為區別于立體聲輸出的單路單聲道(Mono)輸出。 (4)插入 插入(Cue)監聽也用于選擇各分路或總路的聲音信號,其取出位置一般在衰減器之前,所以Cue基本上等同于PFL或Moni(小型調音臺),區別僅在于各型號的調音臺命名不同而已。 (5)返聽 返聽(Feed Back,簡為FB)的意義是在舞臺擴音中專門送出一路或二路(立體聲)聲音到臺上和/或樂池里,讓臺上的演員聽到樂隊的伴奏聲以及讓樂池里樂手聽到演員的聲音,所以帶有返聽的調音臺一般為擴音調音臺。但是在技術上返聽和監聽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因為把音箱放在臺口或樂池中是返聽而如果把音箱放到控制室中就是監聽了,所以返聽鍵也可以理解為監聽鍵,等同于Moni或Cue。 (6)耳機監聽 耳機監聽有兩種類型,一類為耳機僅監聽主輸出(Master Out)的聲音,無論在各分路上的監聽選擇如何調,均不能在耳機監聽中反映出來;另一類的耳機監聽內容與監聽輸出(即揚聲器監聽)相同,選聽的內容能在耳機上反映出來。 用于音樂棚的大型錄音調音臺往往設有兩路監聽,一路為控制室的監聽(Contral Room,或CR),另一路為演播室監聽或審聽(Studio)。 3. 輔助通路 調音臺中作為專用輔助通路設定的是AUX(輔助)通路,AUX通路可分AUX輸出通路和AUX輸入通路。AUX輸出通路的一大功能是可以用來輸出信號去效果器(包括延時器、混響器等)制作人工效果,其對應的輸出插孔是AUX Out或AUX Send(有的調音臺簡為Send);當然同時也要把效果器所產生的人工效果信號返回輸入到調音臺,通過AUX In或AUX Return插孔(有的調音臺簡為Return)經AUX輸入通路將人工效果信號饋入到主輸出母線與原信號合成輸出。 AUX信號取之各分路,其取出位置在分路中均衡器之前或均衡器之后衰減器之前或衰減器之后,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輔助信號取出點,一般用作效果時在衰減器后取出。AUX與對應的分路是并聯的關系,各分路取出的AUX信號匯入AUX母線合并后輸出,所以用AUX通路加入的效果與原信號也是并聯的關系,這與利用前述Insert插孔串接效果是不同的。 AUX通路不僅僅是用作效果處理,在本質上它實際是調音臺的備用通路,可用來取出信號進行監聽(如果沒有專門的監聽通路)或增加返聽輸出,可用作額外的主輸出通路,用作臨時的錄音輸出等等。 調音臺的AUX通路有多有少,一般和調音臺的大小有關,小型調音臺有2路, 中型的調音臺有4~6路,大型的調音臺有8路甚至更多。在一些小型的調音臺中為了操作簡便,往往規定了專門的效果通路,用Effect表示,實際上這一效果通路等同于AUX,在內部技術上二者沒有本質的區別,僅是名稱不同而已。而在中大型調音臺中為了處理更靈活,則全部設定為AUX通路。 4. 其它 在調音臺的輔助型號通路中還設定有其它一些功能,如對講(Talk Back)、幻像電源()、振蕩器等 對講系統用于控制室與演播室之間的通訊聯絡,一般為大型調音臺所具有。應注意有些調音臺對講系統具有獨立的通路,有些調音臺對講系統利用其監聽通路,即CR監聽通路和Sdudio監聽通路。 幻像電源主要提供該電容話筒以工作電源,標準的幻像電源是48V直流,也有的電容話筒工作電源小于48V,應注意電源與電容話筒的匹配;孟耠娫从幸桓偟哪妇,根據需要分配到調音臺各相關輸入分路,借助于話筒連接電纜反授到話筒,有一個開關加以控制,切記不是使用電容話筒的分路不要打開幻像電源開關,以免損壞與調音臺相聯的設備,如動圈式話筒或其它音源設備等。一般中大型調音臺具有幻像電源,有的調音臺具有幻像電源的總開關。 調音臺的振蕩器提供一個(一般為1kHz)或多個(可為50Hz、100Hz、1kHz、10kHz)單頻信號,其作用是用來檢查和調整調音臺的電平指示器和相關信號通路的情況,也用于檢查和調整除音源外的音響系統特別是擴音部分的工作情況,如裝臺試音、調試聲場等。 三. 其它 前面從調音臺的主信號通路和輔助信號通路兩個角度介紹了調音臺中一些模塊的功能,這里就前述的一些功能的變化或改進進一步予以說明。 1. 立體聲輸入 傳統的調音臺無立體聲輸入也無所謂單聲道輸入,因為調音臺的輸入分路都是獨立的輸入通路。但是現在的絕大多數音源設備如CD、LD等都是立體聲的,所以一臺音源設備必須占有兩路調音臺的輸入分路,浪費了輸入的資源,因此現在很多調音臺專門設有了立體聲輸入(Stereo)而原獨立的輸入稱之為單聲道輸入(Mono)。立體聲輸入在面板上對應原獨立輸入的一列控制條,原一路輸入分路中的話筒輸入和線路輸入現分別為左和右的線路輸入,輸入到調音臺中的聲音信號所經過的環節與前述主信號通路是一致的,所以其面板控制條上的控制鍵除了聲像(Pan)改為平衡(Balance)其余基本上與單聲道的獨立輸入一致,但是以一個鍵同時控制左右兩路,調音操作也簡便快捷了。當然以一個鍵同時控制左右兩路的缺點是左右兩路不能分別調整,但一般認為音源設備所播放的聲音在左右兩路的音質和音量上基本上是一致的,要補償就一起補償,兩路信號通路的分別調整反而不便,。 要注意雖然立體聲兩路輸入在面板上合為一列控制條,且共用一個鍵來調整,但在內部立體聲的兩路信號始終是獨立的,最后分別進入左右母線,否則將損失立體聲信息。平衡鍵是用來對兩路的音量比例予以調整,這與聲像將一路信號按一定的比例分入左右兩路是不同的。 2. 編組輸出 如前面所述,編組輸出首先可理解為增加了主輸出,因為它可達到主輸出的同樣功能,但編組輸出還可以實現編組的功能。 除了多軌錄音是對每條輸入信號分別輸出錄音外,無論是擴音還是錄音,調音臺都是把聲音信號的多路輸入通過聲像鍵混合到左右母線并通過主輸出通道輸出,在擴音和錄音過程中要對每一分路進行調音,特別是隨時要用分推對電平進行修正。如果使用的樂器很多,通過話筒拾音后每一樂器對應一路分路則要使用很多路輸入分路,在調音時如要同時對某一類樂器的電平進行調整將很不方便,為此可以采取編組的方法。 所謂編組,就是將相同類型的聲源在調音臺中通過一定的方法組合起來,以一個鍵同時控制這組聲源的電平,如把樂器中打擊樂器、弦樂器或管樂器等分別編組,則控制電平時就十分簡單方便。 編組有三種方法,典型的一種是運用編組輸出進行編組,即將原本混音至主輸出的信號不直接送到主輸出通路而是送到編組輸出通路,如將弦樂器作為一組混音送入到編組輸出的1和2通路(1對應L、2對應R,也可反之),將管樂器作為另一組混音送入到編組輸出的3和4通路(同樣3、4分別對應L、R),這時不把編組通路直接輸出,而是通過專門設計的通路從編組輸出通路將信號返回至主信號母線再通過主輸出通路輸出,其中編組1和3送至L母線而編組2和4送至R母線實現了編組,調音時總電平由主輸出通路的總推控制而弦樂部分和管樂部分分別由編組的1、2和3、4控制。當然如果要編三組就必須有6路編組輸出通路。 編組的原理見圖7,分路信號經分推(Channel Fader)通過聲像旋鈕(Channel Pan)進行信號的立體聲處理分送入編組母線1、2或3、4,由編組設置開關(Group Assign Switch)控制,然后通過編組輸出通路的總推(GroupFader)調整后再經編組聲像(Group Pan)處理送入主信號的立體聲母線(Stereo Bus)后輸出。 也有調音臺在編組后不能直接將信號從編組輸出通路送至主輸出母線,只能通過編組輸出插孔輸出,將編組輸出插孔的輸出連接到預留的四路輸入分路(編二組),再把這四路分路的信號輸出直接混音至主輸出母線完成母線功能,見圖8,這種方法較少使用,因為它浪費了寶貴的四路輸入分路。 現代調音臺的編組往往使用VCA的方法,這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在數字調音臺中都采用這一方法,詳情請見下一小節VCA。 3. VCA 調音臺中的分路和總路電平用衰減器(Fader)來調整,衰減器即推拉電位器,見圖9a,當衰減器輸入信號Ui時,其輸出信號Uo的電平應在0dB至-∞變化,但現在有很多調音臺采用有源音量衰減器VCA來控制電平的變化。 VCA即電壓控制放大器(Voltage Control Amplifier),見圖9b,從放大器的輸入端輸入信號Ui,經放大器的電平調整后輸出信號Uo,放大器的增益由控制電壓V0來控制,隨著控制電壓V0的變化,放大器的增益可為正(一般最大為10dB)也可為負(從0dB至-∞),從而實現了對電平的控制。 VCA與衰減器的不同之處是它對信號予以間接控制,雖然面板上也有推子(推拉電位器),但該電位器調整的是直流控制電壓V0而非信號本身。VCA有三個優點,1)由于是間接控制,所以應推拉電位器接觸不良所產生的噪聲不會影響聲音信號,系統噪聲;2)VCA本身不僅有衰減還有增益,增加了電平控制的自由度;3)當把一些特定分路的VCA電壓控制輸入端連接起來,則一路的控制電壓V0變化就可同時改變這些分路的信號電平,這就是VCA的編組功能,不需要專門的編組輸出通路,直接將電平控制組合起來。 2.4 調音臺實例 在敘述了調音臺的功能和構成后,這里我們通過對具體調音臺的原理方框圖剖析,通過對聲音信號在實際調音臺中的流程分析來進一步了解和理解調音臺的工作原理。并且調音臺的原理方框圖和面板上的鍵、旋鈕和插孔均有對應的關系,看懂了調音臺的原理方框圖,就可以了解該調音臺的功能特色、掌握該調音臺的操作方式、理解該調音臺與其它音響設備的配接思路。學習以下的例子不僅僅為了掌握所例舉的調音臺,更重要的是應舉一反三學會一種方法,以便我們能夠借助調音臺的原理方框面對所有的調音臺。 注意下例中凡粗線黑體字在面板上均有對應的鍵、旋鈕或插孔。另外在調音臺內部有一些放大器在外面板上沒有可調鍵,其作用是信號傳遞過程中的局部電平補償,因此在敘述中將簡略。 一. 常規調音臺 1. 聲藝實力8系列(SPIRIT 8) 這是一個廣播和劇院級的大型調音臺系列,系列主要以Mono輸入的數量來區分,有16、24、32和40路四種,其余功能和性能一樣,這里以40路為例。該調音臺具有40路Mono和12路(6×2),Stereo輸入,對應40路Mono的獨立輸出用于多軌錄音,2路主輸出和8路編組輸出,6路AUX輸出,另外還有A和B兩路矩陣輸出,可以實現較為完備的功能,這里主要就信號流程和功能原理予以介紹,對于該調音臺性能上的特點不作為敘述的內容。 調音臺的原理方框見圖10 1)單聲道輸入部分 圖的左上方是單聲道分路輸入部分,因為是相同且并聯的,所以只畫了一路,實際應有40路。左首信號從話筒輸入或線路輸入兩路選一(線路優先,由JACK插孔斷接點控制),話筒輸入為平衡輸入,輸入后有一48V幻像電源開關,隨后經過倒相φ控制部分進入前置放大器。該前置放大器為特殊設計,故線路輸入無需衰減。信號經前置放大器到100Hz的高通濾波器再到斷接插孔(插入插孔)。而后又經緩沖放大器到均衡器。該調音臺有四段均衡,低頻和高頻為擱架式曲線,中低頻和中高頻為鐘型曲線且中心頻率點可變,各均衡的提升和衰減量最大為15dB。均衡器后面是均衡開關,該開關實際上是一個旁路開關,不用均衡就旁路了均衡器。均衡開關后有三路,一路是衰前監聽,通過PFL開關到PFL母線;另一路到達符號為 的啞音部分,啞音有專門的啞音開關(Mute)提供啞音控制,此外還有四個啞音的編組開關M1、M2、M3、M4,40路輸入分路可編成四組啞音控制,把啞音編組總控一按則已按下該啞音編組開關的分路就都無聲了;第三路由一圓弧連接兩黑點的內部跳線端經放大器后直接輸出,該直接輸出一般送到多軌錄音機進行錄音。跳線可在不必改換調音臺的情況下靈活地改變調音臺的功能結構,跳線兩兩一組取一路,這里前一組總名直接源(Drect Source)分Pre和Post,其意義為取自衰減器(Fader,分推)前或后,注意只設定一路;另一組是對取自衰減器前(Drect Source Pre)的一路分為均衡器前或后,即Pre EQ或Post EQ,也只能設定一路。上述三路,到啞音部分的一路是主信號,主信號經啞音部分后,又經放大器到達分推,分推后的信號也分三路,一路到AUX(隨后介紹);另一路直接輸出(已如前述);再一路到聲像PAN,信號經聲像旋鈕后到達一組輸出選擇按鍵,可選擇主輸出L、R和8路編組輸出,編組輸出按奇偶數兩兩對應,構成4對立體聲,隨后按實際的選擇分別進入左右路母線和8路編組母線,圖將編組母線簡略為一根而實際應是8根。 該調音臺有6路AUX通路,其中AUX1和AUX2在分推前取出信號,但可用跳線來設定是均衡器前還是均衡器后;AUX5和AUX6在分推后取出;AUX3和AUX4分別有兩路。一路取出位置同AUX1、2另一路同AUX5、6,在電平調整時兩路電位器連鎖調節,但在AUX3、4輸出通路(見后述)有一選擇開關。信號經AUX電位器旋鈕調節后到達AUX母線。此外在啞音時也必須切斷AUX通路的信號,所有在EQ前進AUX的一路同時也有一個啞音部分,由啞音開關控制。AUX母線也簡略為一根。 上述的所有控制均在面板上輸入分路的一列控制條上。 2)立體聲輸入 6對立體聲輸入分路在原理方框圖中也只畫出對應一列面板控制條的1對分路,其位置在方框圖單聲道輸入的下方,其信號經過的環節與單聲道所差不多,但左右兩分路均為虛線所示的雙聯控制。 信號從線路輸入經前置放大器-均衡器-啞音控制-放大器-平衡-分推-放大器-輸出選擇-母線。 均衡器后有PFL的監聽,啞音同樣有單路的啞音開關和啞音編組開關,平衡與聲像的不同可在圖中對比。 AUX部分除了AUX1、2無均衡器前后的跳線設置外,其余和單聲道部分相同。 此外立體聲輸入還設有卡座和CD輸入分路,這是專門設置來用于重放的音源輸入,在分路的特點上是僅有電平調整而無音質處理且僅有主輸出而無編組輸出,它與立體聲輸入的對比是后者既可輸入重放音源又可輸入用于錄音的立體聲聲源(如電子樂器等),設置這一分路的目的是可使配接和操作簡便。該分路僅有2路AUX輸出 3)主輸出通道 主輸出通道在方框圖的右上方。 由立體聲母線輸出的信號經疊加放大器到輸出通道的斷接插孔,再分出兩路,一路是立體聲的錄音輸出(Rec L和Rec R),另一路經放大器后到總推(Master Fader或MF)?偼普{整后的信號經放大器又分為三路,一路經總輸出插孔直接輸出;另一路往下到達耳機監聽部分;還有一路通過矩陣電平調整到達矩陣母線(Matrix Bus A和B),圖中矩陣母線省略,在矩陣電平調整前還有一個立體聲和單聲道的選擇鍵,即立體聲L和R信號可分別到矩陣A和矩陣B或合為單聲道信號到矩陣A和B。 4)編組輸出通道 編組輸出在圖的右下方。編組輸出與主輸出大同小異,相同之處是信號從母線到輸出的控制環節完全一樣,即母線-疊加放大器-斷接插孔-總推-輸出插孔;不同之處有幾個,1)其監聽是PFL而不是直接到耳機監聽,2)有一個編組選擇的跳線,實際上這一跳線相當一通斷開關,意義不大,3)編組信號可送入矩陣A和/或B外,也可直接送到主信號母線以實現編組功能,而有些調音臺要通過編組輸出再返回到輸入來實現編組,除了編組到混合母線(主信號母線)的通斷開關(Group to Mix),還有一立體聲和單聲道的選擇開關,在立體聲狀態奇數編組信號到左路母線而偶數編組信號到右路母線。 5)AUX輸出通道 AUX1、2、5、6類似,信號從AUX母線始-疊加放大器包括增益調整-放大器-輸出插孔。其間帶有一AFL的監聽開關把信號送入PFL和AFL的共用母線。 AUX3、4多了一個AUX取出位置(分推前或后,見輸入分路介紹)的選擇開關。 6)立體聲返回通路 立體聲返回(Return)在圖的左下方,主要用于從效果器返回的信號送入,即各分路的信號通過分路中的AUX輸出到效果器,再從效果器返回,當然也可用于其它音源的輸入。 該調音臺有四組立體聲返回,每組有兩對立體聲通路,其中一對僅多了一個高低頻兩段均衡器。返回也可用于單聲道,信號僅輸入左信號插孔即可。左右路有一連鎖的電平調整,再有一輸出選擇,可選擇輸出到主信號混合母線或編組母線的一對(各組分別為1-2,3-4,5-6,7-8)。 7)耳機監聽通路 耳機監聽通路在圖中主信號輸出通路的下面,可監聽兩種信號,來自PFL和AFL母線的信號和來自主輸出通道的信號,有一個選擇鍵(PFL Enable)、電平調整鍵和單聲道檢查開關。 從原理方框圖可看出,該調音臺的監聽功能有所局限,即PFL、AFL和主輸出只能用耳機來監聽,沒有專門的外部音箱的監聽輸出。當然可以另外借助于AUX輸出或編組輸出來實現外步音箱的監聽,但操作中不直觀。 8)矩陣部分 矩陣的功能主要是可以把主輸出的2路和編組輸出的8路并入到矩陣A和/或B輸出,矩陣的取出部分已在主輸出部分和編組輸出部分討論,編組的輸出部分在圖的耳機輸出位置下面,很簡單,一帶有增益調整的疊加放大器和輸出插孔。 9)對講輸入 對講的通話話筒輸入在圖的右邊編組輸出的上方,對講信號輸入后經一有增益調整的前置放大器而后到輸出選擇部分,可選擇送入主信號混合母線、編組母線、AUX1-2和3-4母線,再由相關母線輸出。 應當指出,這一對講的通話相同必須利用原有的輸出通路,一般在設定時往往考慮系統的外部監聽設在什么通路,則對講也送入該通路。 現在很多調音臺設置了獨立的對講系統,在操作中比較簡便且對講信號不會對音響系統中聲音信號產生影響。 10)電平指示 該調音臺在很多部位均有發光二極管構成的峰值(Peak)指示和開關通斷指示,在輸入和輸出的相關位置還有電平指示表(Meter),請自行查找。 2. YAMAHA MX12/4調音臺 這是一個中小型的混音調音臺,帶有輸出均衡器和機內效果器,這是一般娛樂場所(如歌舞廳等)所使用的調音臺特征,但在功能的設計上也帶有了一些專業的思路,如四編組、斷接插孔、多路監聽等,所以該調音臺也很適于現場錄音以及中小型會場、廣播站等使用。此外該調音臺設計簡潔,操作易于掌握。 調音臺見圖11 1)輸入分路 12路輸入分三組,1~8路是Mono分路,其中1~4路具有斷接插孔而5~8路則無,9~12路分成兩對Stereo輸入分路,故面板上僅10列輸入控制條。輸入部分在圖的右邊,最上端是1~4路,信號經話筒輸入到前置放大器(Gain)或經線路輸入過衰減器(PAD)到前置放大器,其中話筒輸入端帶有幻像電源(Phantom)。前置放大器后是均衡器(EQ),有高、中、低三個固定頻率點,再經斷接插孔(INS)后到達分推。分推后的信號經放大器后到聲像調整(PAN)分送到編組(Group)母線,編組以1~2和3~4構成兩對,可送到其中一對或兩對。在分推前取出監聽(Moni)信號送到監聽母線;在分推后取出效果(Effect)信號送到效果母線 5~8路除無斷接插孔外其余同1~4路;9~12路立體聲輸入除聲像鍵改為平衡鍵(BAL)、一對中的兩路連鎖調節、無斷接插孔外,信號的流程也基本同上。故不再贅敘。 2)輸出通路 請注意,該調音臺的輸入分路無直接的信號到主輸出的立體聲(ST)母線,也就是說分路信號不能直接到主輸出通路輸出,為什么? 先看編組輸出,四路編組輸出分別從編組母線輸出經放大器到編組總推(Group1~4),再經放大器后分為兩路,一路直接輸出,另一路到主信號ST母線,從編組到主輸出母線奇數對應L,偶數對應R。然后從ST母線經主信號立體聲輸出通路輸出。 在立體聲輸出通路中經過放大器(疊加放大器)后有一個選擇開關,可選擇或從ST母線輸入,或從編組3和4輸出通路直接輸入,其區別在于前者從編組的總推后取出信號,電平受制于編組的總推,而后者在編組3和4的總推之前直接輸入。 立體聲輸出通路的選擇開關后經一放大器分兩路,一路經衰減(PAD)后錄音輸出(Rec Out),另一路經總推(ST)、放大器、7段輸出均衡器(7 Band ST GEQ)、放大器后作為立體聲主輸出。 3)輔助通路 調音臺的效果處理信號從各輸入分路的分推后取出,經電平調節(Effect)旋鈕至效果母線,效果母線輸出信號經放大器后分兩路一路到機內效果器(DSP),機內效果器有語聲(Vocal)、大廳(L Hall)、小廳(S Hall)三種效果的選擇,然后經一機內效果開關(On)后通過電平調節旋鈕(ST和/或Moni)可分別將產生的效果送至立體聲母線和/或監聽母線;另一路經效果的輸出電平(Effect/Moni 2)調節后輸出到機外接效果器。機外效果器的返回可通過效果返回通路,從RTN(返回)插孔輸入獲得的效果信號經放大器、電平調節(ST)旋鈕后送入立體聲母線,也可通過另一電平調節(Moni)將信號信號送入監聽母線。 可以看到,上述機外效果的輸出通路中有一選擇開關,當開關在另一位置時該輸出通路改變為監聽2(Moni 2)的輸出通路,它與上面的監聽1輸出通路完全相同,其監聽的過程為從輸入分路的分推前取出信號(相當于PFL),經電平調節旋鈕(Moni)-監聽母線-放大器-監聽總電平調節旋鈕(Moni 1或Moni 2)-放大器-輸出插孔。監聽1和監聽2均是單聲道輸出。 該調音臺有多種監聽模式,前面的監聽通路可作為舞臺的返聽通路,而另外有專門的控制室監聽輸出通路,即C-R Out(Contral Room),該通路在圖的右下方,追溯其信號來源,可見其有三處,一可監聽立體聲輸出的信號,二可監聽Moni 1和Moni 2輸出的信號(一與二有一選擇開關選擇),三可監聽磁帶放音的輸入信號(Tape In),這一路與前述的錄音輸出相配合,把通過Rec Out輸出到錄音機錄音的已錄信號從錄音機回放經該通路審聽,同樣有一個選擇開關(Tape In)來選擇控制,C-R通路也有輸出電平調節旋鈕,在輸出端有外接監聽輸出(C-R Out)插孔和耳機輸出(Phones)插孔,二者的內容是等同的。 Tape In的輸入信號除通過C-R通路審聽外也可經一電平調節(ST)送入立體聲母線。 3. OTARI B-10系列調音臺 這是典型使用于廣播系統的調音臺,當然也可用作錄音后期制作或現場錄音,其基本的樣式為24路輸入(16路單聲道和4對立體聲聲道)、8路編組輸出、2路主輸出(PGM),該調音臺的特色部分是其包含了較多的監聽(返聽)功能和通訊對話功能。 調音臺的方框流程見圖12: 1)輸入通路 單聲道輸入(Mono Input)通路見圖右上角,信號的話筒輸入和線路輸入分別由兩個前置放大器來控制增益,能較好地滿足信號電平和放大器的匹配,在動態、信噪比、非線性失真方面均有較好的特性。在經過輸入選擇開關后信號順序經倒相電路、高通濾波器、均衡器、放大器到VCA分推,倒相、高通、均衡均有一個起開關作用的旁路開關,均衡器為低頻、中低頻、中高頻、高頻四段均衡。 該調音臺的插入插孔有兩個,分別設置在VCA分推之前和之后(Pre send return和Post send return)。VCA既可由對應的推子(Fader)控制也可用外接的遙控數據線控制,插頭見虛線框的右下角(REM I/O)。VCA后信號經聲像調整、放大器、到母線選擇開關(BUS SEL)送到適當的母線。 在輸入通路中還有在VCA前取出的衰前監聽PFL以及輔助AUX通路,AUX可在VCA前或后取出。 要注意母線選擇開關后實際上是對應送入到主輸出PGM的L和R、編組輸出GRP的1至4、以及電話專用輸出線(TEL/N-1,廣播中用于電話接聽后回話放音的輸出線)等一組母線,圖上簡略為一根線,不要誤解。 立體聲輸入(Stereo Input)通路在圖中單聲道通路的下方,它與單聲道通路的區別是有L和R兩路輸入,原聲像改為平衡且僅一路有倒相開關(只需一路,否則等于沒有倒相),而插入僅有VCA前的一處,其余與單聲道通路相同,故不另詳述。也應注意VCA后實際是L和R分別的兩路,圖中僅畫為一根線。 2)輸出通路 主輸出通路(PGM)在圖左中間的MASTER虛線框中的下部,兩路信號分別從L和R母線始,經放大、插入插孔至VCA總推,經VCA調整后的信號通過總路的靜音開關(PGM MUTE)、放大器后有L和R的立體聲PGM輸出、專設的錄音輸出(REC L/R)和單聲道PGM輸出。 在VCA前取出監聽信號經放大器和PFL開關后至PFL母線。在主輸出VCA和靜音開關間還有一個至主輸出的對講選擇開關(TB to PGM),它可用來切斷PGM母線的輸出而將對講信號通過PGM輸出,對話通路將在下面討論。 編組輸出在圖左上方的GROUP虛線框的下部,可以對比看出,除一些輔助功能通路外編組GROUP和主輸出PGM的主要信號通路是完全一樣的。 編組輸出的監聽亦與PGM相同。編組輸出的AUX取出位置有兩個,分別在VCA前和后,追溯上去可見一個AUX位置的選擇開關(AUX pre/post),此外該路AUX與另一高電平輸入(HIGH LEVEL IN簡為HL)共用,有一雙聯選擇開關(HL to AUX)用來選擇。該高電平輸入為兩路立體聲輸入,直接送入信號至L和R母線(通路中僅有一增益調整),可配接效果返回、磁帶錄音的重放、以及其它高電平的節目源。在編組輸出的靜音開關后有一根線專門用來將編組輸出的信號返送回PGM母線,這樣達到了編組的功能。 該調音臺有AUX1~4四路輔助輸出,但AUX1是可用于立體聲的兩路配對輸出,所以實際上有五路AUX輸出,其位置在MASTER框的上部,AUX1增設一平衡調節,AUX2~4簡略為一路,均有輸出增益(電平)調整和用于的通斷靜音開關,監聽在電平調節之后,即AUX AFL。 3)監聽通路 該調音臺的監聽在圖的左下方虛線框,其監聽方式有演播室監聽(STUDIO MON L/R)和控制室監聽(CR MON L/R,CR即Contral Room)兩種?刂剖冶O聽有大小兩個輸出口,可配接兩路監聽系統(如一路大功率的揚聲器系統和一路小功率揚聲器系統),以選擇開關控制(LARGE/SMALL)任選一種,雖然以大小來設定但實際上只是兩個輸出口,沒有本質的區別。演播室監聽和控制室監聽由于特點不同所以在監聽的內容設定上也略有區別。 監聽的基本內容是PFL(AFL),監聽信號從該母線始經放大器到一監聽的選擇開關(PFL CONT),該選擇開關可選擇或PFL信號或另一路從各母線(如PGM、GROUP、TEL、AUX等,由一選擇開關MON INT SEL來控制)來的信號,后一路信號還包括由外接插孔(EXT TB)輸入的多路外接對講的(由MON EXT SEL選擇開關控制)。, , 經PFL CONT開關后的信號分兩路,一路經控制室監聽通路的增益調整(CR MON GAIN)后經靜音開關輸出(LARGE或SMALL之一),另一路至演播室監聽通路,在CR MON GAIN和CR MON MUTE之間還有一選擇開關(TB RETURN to CR ROOM)用以選擇前述信號和另一專送入控制室監聽的外接對講信號,該信號由EXT TB IN插孔輸入。演播室監聽在虛線框的下部,一演播室監聽選擇開關(STUDIO MON SEL)來選擇由各母線直接來的信號、外接對講信號、或由CR MON GAIN前取出的等同于控制室監聽的信號,經選擇開關后到演播室監聽增益調整(STUDIO MON GAIN)經演播室靜音開關后輸出,演播室增益放大器還可輸入另一路調音臺本身的對講話筒信號(該話筒由調音師用作對講聯絡),其輸入插孔為TB MIC,經一對講選擇開關(TB SEL)送入演播室監聽系統。 4)對講和測試信號通路 該通路在圖的右下方虛線框。 測試信號由振蕩器(OSC)產生,有五個單頻信號可選擇(31.5Hz、100Hz、1KHz、10KHz、16KHz),通過通斷開關和放大器后輸入到PGM(即前述的TB to PGM開關部分),此外這一到PGM的通路也包括TB MIC的信號。 置于調音臺上的對講話筒(TB MIC)輸入信號在調音臺中由對講選擇開關(TB SEL)分三路,或至PGM、或至外接對講輸出(EXT TB OUT)、或至演播室監聽系統。 外接對講輸入(EXT TB IN)一般接來自演播室的對講話筒信號,僅輸入至控制室的監聽系統,可以看出在輸入插孔中有一虛線連接TB RETURN to CR MON開關,說明這一對講狀態可由演播室控制,由演播室切斷其它信號進行對講聯絡。 此外,該框圖的上部還有一路電話專用輸出通路(N-1 SEND),有一輸出的增益調節(N-1 SEND GAIN),這是廣播中接聽電話時主持者用來對電話通話人的通話的直接輸出。 雖然前面在某些部位已經特地說明,但圖中還有一些具有相同或類似的功能的模塊位置連接僅簡略為一根線,只要仔細分析就可理解,因此沒有一一說明。 二.數字調音臺 1.數字調音臺的功能與特點 與數字調音臺作為對比的是模擬調音臺,模擬調音臺是常規的調音臺,所以就不強調模擬兩字而直接叫作調音臺。數字調音臺是數字技術運用于調音臺的發展,調音臺是其本質和共性,數字是其特性,所以數字調音臺在設計思路上完全等同于常規調音臺,但由于數字技術運用于調音臺,使得數字調音臺在性能上標準更高了,在常規功能的實現上更靈活了,并且數字調音臺增加了一些模擬調音臺所無法實現的新功能和處理手段。 概括起來數字調音臺有這樣一些特有的功能和手段: 1)音頻處理環節單元的增加 一些數字調音臺在其分路和/或總路中設置了延時(器)、壓限(器)等單元,這樣的設置是一般模擬調音臺所無法達到的,相當于增加了許多周邊設備從調音臺的斷接插孔中接入,使得音響系統的配置簡要、功能增多。 2)音頻處理環節的數據庫功能 在均衡、壓限、機內效果等音頻處理環節有許多現存的根據不同音源、場合、信號特征等所設置的標準處理模式程序可供調用。雖然這類似于傻瓜式照相機的方式,不宜完全照搬,因為不同節目源和現場總是有其特殊性,不可能絕對一樣,但處理模式畢竟提供了大致的處理方式,可在此基礎上予以調整。此外數據庫也相當于教科書和資料的作用,提供了各類處理模式的參數。 3)各調音環節的記憶存儲 在局部,均衡、壓限、機內效果的環節有一定的用戶程序空間,可供存儲各類用戶自行調整的處理參數;在總體,一些數字調音臺有場景(Scene)記憶的存儲程序空間,可用來存儲包括均衡、壓限、機內效果以及分路電平、總路電平等各項參數的當前狀態,因此對一些經常演出的固定節目可有一個相對穩定的調音標準。也有數字調音臺在兩存儲場景轉換時可設置分推和/或總推在兩場景不同位置的轉換移動時間,這樣可產生自動淡入和淡出的效果。 4)調音臺內部各環節靈活的組合交換 這類功能在不同調音臺有較大的不同,但都是利用數字信號的靈活處理手段來實現的。如電平指示點的改變、兩輸入信號交換通路、分推的直接編組和靜音編組、一分路的調音控制狀態對其它分路的復制等。 5)多功能直觀的顯示屏 數字調音臺通常有一個較大的顯示屏來顯示不同的控制界面、給出各類狀態參數、并予以形象化的圖案顯示。 6)數字音響設備的數字直接配接 數字調音臺可按常規的模擬信號輸入和輸出方式與音響設備配接,也可用光纜和數據線以數字信號直接輸入和輸出的方式與數字音響設備配接。由于是數字信號,雖然僅一根光纜,亦可達到多路的輸入或輸出,擴展了輸入和輸出通路。 7)MIDI 數字調音臺可實現MIDI的功能,所謂MIDI即電子樂器的數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al Digital Interface)。MIDI的原意僅是電子樂器間和電子樂器與計算機間的相互連接,現在也包括數字音響設備與電子樂器、計算機相互之間的連接。通過連接,用MIDI的數字接口傳輸反映樂曲音符、音色、節奏、和弦等參數的鍵盤按鍵信息和設備間的控制信息,來實現作曲、多聲軌的音響合成等任務。 一些用慣模擬調音臺的專業人員往往覺得不順手,因為,數字調音臺的一個最大缺點就是有些功能調節不象模擬調音臺那樣直接在面板上反映出來,一些鍵在不同狀態下有不同的作用,要通過轉換界面來實現,一些功能要有一個調用過程,不同型號的數字調音臺在功能的調用操作上也有不同。因此,在現場調音中如果不熟悉該型號的數字調音臺就會發生問題, 實際上數字調音臺不難掌握,如前面所述,數字調音臺的本質還是調音臺,只要真正掌握調音臺,能夠從調音臺的信號流程方框圖來分析調音臺的基本配接、功能和操作,那么調音臺的數字化特性部分還是有其規律的。下面以一數字調音臺的實例來分析,并希望從中得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數字調音臺實例 以YAMAHA 01V數字調音臺作為實例,這是原Pro Mix 01的改進型,除了原16路輸入外,可選配數字擴展卡增加了8路數字信號直接輸入通路,在輸出部分增加了立體聲的光纜數字輸出和輸入以及利用數字擴展卡的8路數字直接輸出用于多軌錄音;此外,增加一些數字運用功能,在界面的設置上也作了改進,便于一些參數的直接調整。這是一個較為典型的數字調音臺,可用于歌舞廳、卡拉OK廳等演出場所的音響系統,也可用于中小型的錄音制作室、MIDI聲音制作、、廣播站(臺)、中小型會場等音響系統。 01V的方框見圖13: 1)輸入部分 1~12路為單聲道輸入通路,信號經平衡的卡農或JACK式插孔輸入后經衰減(Pad)、前置放大器(Gain)后進行模數變換(AD)轉換成數字信號,再經反相開關(φ)、數字衰減調整(ATT,原Attenuation,防止數字信號的削波失真)、四段參量均衡器(PEQ)、動態處理器(Dynamics,即壓限器)、延時(Delay)、分路開關(On,也作Mute)、分推(CF)、聲像至母線。 母線是各分路信號的匯總點,該調音臺有兩路立體聲輸出母線(ST),四路輔助輸出母線(AUX),四路備用輸出母線(BUS),兩路效果母線(EFF)。一分路信號送入什么母線取決于音響系統所要完成的任務和設備配接方法,必須在正式調音之前設置好,在模擬調音臺上有母線設置(Bus Assign)鍵,其相當于輸出選擇,本例中用Routing(途徑)界面來設置輸出。 13~16路為兩對立體聲輸入,除了結對的兩路所有控制環節聯動且聲像改為平衡(Balance)外,所經過的控制環節與單聲道輸入相同。13~14路與15~16路的區別是13~14路信號可與數字立體聲輸入(Digital ST In)信號對換通路,用FLIP控制;15~16路輸入可被斷開,通路輸入由2TR輸入端口輸入的信號,由15/16-2TR IN開關控制。2TR端口一般配接由磁帶錄音機(Tape Recordor)輸出的重放信號。 由光纜輸入的數字立體聲信號一般不經過調節直接進入立體聲母線,如需要調整時可與13/14路對換通路。 2)輸出部分 立體聲主輸出信號始于ST母線,經四段參量均衡器、動態處理器、總推、平衡、總路開關、延時,通過數模變換(DA)轉換成模擬信號從平衡的卡農插孔輸出(ST OUT),此外在DA轉換前有兩路數字立體聲光纜輸出,在DA轉換后有兩路立體聲磁帶錄音輸出(2TR OUT,不平衡)。 BUS1~4輸出相當于模擬調音臺中的編組(GROUP)輸出,可進行分路信號的編組、用作多軌錄音輸出、立體聲主輸出的備份。信號從母線始,經總推(BUS Master Fader)、總路開關至輸出選擇(OMNI OUT Select或數字卡)。在總推后的另一路經通路開關(To ST)、聲像至ST母線(一般在分路信號編組時這樣使用)。 在該調音臺中有四路平衡的OMNI OUT輸出口(見圖1b母線右邊中部),這是一個共用的輸出口,可選擇立體聲L/R輸出、BUS1~4輸出、AUX1~4輸出、以及分路1~16路輸出,但一共只能輸出四路,哪四路取決于OMNI輸出選擇(OMNI OUT Select,用功能選擇鍵選擇ROUT界面來設置)。OMNI應當根據系統的設備配接來設置,在需外接效果器時,應選擇作為AUX輸出(一般多為這一狀態),而在以模擬信號配接進行多軌錄音時,可選擇BUS或分路作為輸出。 3)數字擴展卡 數字擴展卡(Option I/O card,備用輸入/輸出卡)見圖1b虛線框,17~24路數字信號輸入后經數字衰減器、兩段參量均衡器、分路開關、分推、聲像至母線。由于數字輸入通路的調整處理環節較簡單,為了更細致地調音,可用SWAP(交換)開關將17~24路輸入與1~8路交換通路。 數字卡輸出共8路,其選擇類似于OMNI輸出。 4)機內效果 機內效果有兩路,可選擇兩種效果模式,效果處理信號可在各分路的分推前或后取出(一般應在分推后),用效果分路推子調節信號量后至效果母線。從效果母線輸出(圖1a右下部)經效果發送總推(EFF Send 1/2 MF)至機內效果發生器(圖1b左中部和下部),產生的效果經均衡器、通路開關、效果返回旋轉電位器、聲像至BUS和/或ST母線(途徑設置) 5)AUX通路 四路AUX取出位置和方法同效果,AUX的輸出從AUX母線始(圖1a右下),經均衡器、動態處理器、AUX總推、AUX總路開關至輸出選擇(同BUS)。AUX的輸出可接機外效果器、以及作為備用的輸出信號(用作錄音、返聽、監聽、重放等)。 6)監聽通路 該調音臺的監聽有兩類MONITOR和SOLO,MONITOR對應輸出部分的通路(包括數字立體聲輸入兩路),單聲SOLO對應輸入部分的通路(包括立體聲返回兩路)。 MONITOR在各輸出通路(ST、BUS、AUX)的總推前或后取出(由LISTEN選擇開關控制),并分別經一個通路開關至監聽母線(MONI L/R),MONI輸出從母線始,經監聽電平微調(MONI TRIM)、立體聲與單聲道轉換(MONO)、DA轉換輸出電平調整至監聽輸出(MONITOR)和耳機輸出。監聽輸出和耳機輸出也可直接輸出由磁帶重放輸入的信號(2TR IN),由MONI-2TR IN選擇開關控制。 SOLO部分在方框圖中沒有畫出,其主要作用是可對各分路信號進行選聽,設計方法與MONI差不多,但操作上在面板各分路部分均有一SOLO選擇按鍵。 注意方框圖中所有三角的圖案是放大器,起局部的電平補償作用,無操作調節因素,故不一一介紹。 界面與操作: 通過對調音臺信號流程方框的分析,可以基本上了解該調音臺所能完成的功能及系統設備配接的各種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無論對模擬調音臺還是對數字調音臺,調音操作就是抓住信號流程中的每一功能環節進行調音處理,只不過在模擬調音臺中所有功能的調節鍵(旋鈕)的直接出現在面板上,而在數字調音臺中有些鍵是直接出現在面板上,有些功能鍵僅在界面顯示屏上虛擬顯示,用游標鍵和數據輪操作調用。因此,要熟悉數字調音臺操作,根本的還是要掌握信號流程,其次是知道哪些功能是直接調整的,哪些功能是間接調用的且如何調用。 01V的功能操作鍵同樣分直接調整和間接調用兩部分。 1)直接調整鍵 在方框圖中AD轉換之前和DA轉換之后的部分均是模擬部分,模擬部分有兩大特點,一是操作的功能狀態不能儲存,二是所有的操作功能鍵均為直接調整鍵。此外某些數字功能鍵也出現在面板上,可直接調整,這些鍵在方框圖中以* 作為標記。 2)間接調用鍵 間接調用鍵分成兩類,一類是Function Buttons(功能鍵),起功能選擇作用,按相關鍵就能調用出相關界面的功能顯示頁,隨后用游標鍵和數據輪進行操作。其主要功能見表2-2 。 表2-2 Function Buttons的功能 Buttons 功能頁 UTILITY 振蕩器,界面顯示改變1,界面顯示改變2 MIDI MIDI設置,程序變化,控制變化,數據傳送,主從控制 SETUP 字符鐘選擇,MONITOR/SOLO設置,編組,配對,字長改變 VIEW 通路狀態觀察,推子狀態觀察,通路狀態復制 DYNAMICS 動態處理編輯,動態數據庫 EQ/ATT 均衡編輯,均衡數據庫 φ/DELAY 反相,1~8分路延時,9~16分路延時,輸出延時 PAN/ROUTING 聲像,途徑設置,BUS總推,OMNI輸出選擇 MEMORY (場景)儲存,衰減時間,改變程序號,安全分路 上表中每一逗號相隔的內容為一頁功能頁,反映了一種操作功能的參數和調整,對功能頁中某些不能直接理解的內容下面稍作解釋。界面顯示改變:一部分數字功能可在面板上直接調整,當這些鍵操作時顯示屏界面可以不變也可改變,用界面顯示改變來轉換兩種狀態。主從控制:兩臺01V相連接,一為主機,另一為從機。通路狀態復制:可以把某一分路的均衡、效果、動態等調音狀態復制到另一分路。衰減時間:利于設置分推的衰減時間使得兩儲存場景調用變換時淡入淡出。安全分路:設定某些分路為安全分路,使得場景調用變換時這些分路不改變,以免引起音量上的突變。 另一類的間接功能鍵是Fader Mode Buttons(衰減器模式鍵),這類鍵同樣起功能選擇作用,按相關鍵就能調用出相關界面的功能顯示頁,但推子(衰減器)不再是原功能,而是對應顯示界面功能的操作。例如在調用效果功能時,原分路的分推變成該分路效果取出量的推子。衰減器模式鍵對應的功能用推子、游標鍵和數據輪進行操作。其主要功能見表2-3 。 表2-3 中Pre/Post是指信號的取出是在衰減器(推子)之前(Pre)還是在衰減器之后(Post)。I/O=輸入(Input)/輸出(Output)。 圖14示出了01V數字調音臺的面板圖,把面板上的所有直接調整鍵、功能鍵、衰減器模式鍵與信號流程方框圖中的各功能環節相對應就能更好地熟悉調音臺的操作。 功能操作實例: 分別以功能鍵中的延時和衰減器模式鍵中的效果設置為例來說明數字調音臺的調用方法,因為本文不是作為說明書,目的只是提出操作的方法和思路,所以其它就不再一一例舉了。 表2-3 Fader Mode Buttons的功能 Buttons 功能頁 EFFECT1 效果1編輯,效果1數據庫,效果1Pre/Post EFFECT2 效果2編輯,效果2數據庫,效果2Pre/Post OPTION I/O 備用I/O(數字卡)指示,備用分路控制,備用輸出電平指示表,備用輸出選擇,輸入交換 REMOTE 內部參數,MIDI設備控制,用戶定義 AUX1 Pre/Post,Aux1~2 聲像 AUX2 Pre/Post,Aux1~2 聲像 AUX3 Pre/Post,Aux3~4 聲像 AUX4 Pre/Post,Aux3~4 聲像 HOME 輸入電平指示表,返回/輸出電平指示表,Omni輸出電平指示表,立體聲輸出電平指示表,電平指示點設置 圖14 例1:對分路信號的延時 a. 用φ/DELAY鍵調出延時頁2或3(按兩下或三下),顯示出界面如圖15; b. 用SEL鍵選擇需延時的分路(SEL鍵在對應的分路上),圖3中為分路1; c. 用游標鍵選擇參數名稱,用ENTER鍵確立打開或關閉,用參數輪或增減鍵調整參數。 參數中DELAY為延時時間,MIX為直達聲與延時聲之比,FB.GAIN為反饋增益。 例2:效果設置 a. 按HOME鍵確定主界面,在主界面上提升需加效果分路的推子(因為效果信號的取出一般為Post Fader); b. 按EFFECT1或EFFECT2選擇機內效果并顯示圖16的界面; c. 推出需加效果分路的分推,這時分推已對應分路效果取出量的大。J礁淖儯; d. 推出總推,這時總推已對應總效果量的取出大; f. 推RETURN鍵決定已產生的效果信號饋入到母線的大小。 注意上述過程所產生的效果為原已調用的類型(TYPE),若要改變參數則用游標鍵和數據輪在頁面上調整;若要選用其它類型則翻出效果頁2(按兩下EFFECT),用游標鍵和數據輪調用效果數據庫(RECALL)。 三.DJ調音臺 DJ調音臺是按特定的功能要求而設計的調音臺,在理解DJ調音臺之前,首先應知道什么是DJ,有將DJ稱為主持并將DJ引用至許多場合的主持者,實際上DJ的原意為唱片騎師(Disc Jockey縮寫為DJ),即駕馭唱片的人,其職能是播放唱片,但不僅僅是一個操作者,而是一個表演者、一個藝術家,在現場DJ要承擔兩重任務,一是對所播放的樂曲進行二度創作,不間斷地播放樂曲,按一定的規律在曲子與曲子、旋律與旋律間天衣無縫地組接在一起或在一段旋律間來回放,從而把他對音樂的感受傳遞給大家;二是操縱全場的氣氛,在二、三小時內從舒緩到激越把樂曲的節奏逐漸加快,開始約每分鐘80拍以每次2至3拍增加最后可達120~130拍,期間更穿插著DJ的表演,人稱DJ要四得,即打得(打碟,即放唱片)、唱得、說得、跳得。 在傳統上DJ播放的是膠木唱片,在技術上的運用主要是對唱片的操縱技巧為主,因此DJ調音臺實際上是一個小型混音臺,但在CD唱片替代膠木唱片后對唱片的操縱就較為困難,一些功能就借助于調音臺來完成,因此DJ調音臺也增加了一些特定的功能。
第三章 動態處理器 3.1 動態與動態處理 在音響設備中音頻信號的電平、增益、動態范圍的單位都是dB(分貝),但其意義是不同的,可以用音頻信號在某一音響設備中(或某一模塊單元)的輸入和輸出電平特性來描述三者的關系(見圖1),圖中橫坐標是輸入電平,縱坐標是輸出電平,其輸入輸出特性是斜率為1的直線,輸入電平和輸出電平對應坐標軸上的一個個點;在圖中可以看出某一輸入電平對應一輸出電平,輸出電平與輸入電平之差是增益,在斜率為1的線性放大中增益是一個定值;信號的動態范圍是最大信號與最小信號之差,當輸入信號的動態范圍為50dB時,輸出信號的動態范圍仍然是50dB,盡管設備(或單元)具有增益,但在線性放大中增益提高了電平并不改變動態范圍。 對一單元或設備其輸入信號的動態范圍不等于輸出信號的動態范圍時,該單元或設備統稱為動態處理器,動態處理的三種基本功能是壓縮、限制和擴展,壓縮是在輸入電平超過某個量后其增益減小,使輸出信號的變化量小于輸入信號的變化量,從而減小了輸出信號的動態。一般以壓縮比(輸入信號的增加量比上輸出信號的變化量)來表示,記作n:1(n>1);限制是在輸入電平超過某一個量后其輸出不再增加,因此也可認為限制是壓縮的極限,即壓縮比為∞:1;擴展是壓縮的反處理,即輸出出信號的變化量大于輸入信號的變化量,以擴展比表示。 對應壓縮、限制和擴展,有壓縮器(Compressor)、限制器(Limiter)、擴展器(Expander)三種基本的動態處理設備,但在實際應用中有時把壓縮器和限制器作為一個設備,即壓限器(Compressor/Limiter),因為限制就是∞:1的壓縮(實際上認為當壓縮比大于10:1時甚至6:1時就是限制了),所以壓縮器還是限制器只是壓縮比的調整而已。也有把多種動態功能構成一個設備,如壓擴器(Compander)、壓限器或壓擴限制器(Compander/Limiter),前述的壓限器理解是既可-又可,而后述的設備理解是既有-又有。此外在動態處理器中還有噪聲門(Noice Gate)、潛入(Ducking)等處理,它們既可是作為一種單獨的處理功能附加在動態處理設備中,也可是作為動態處理設備的一種特定的處理方法。 在傳統上動態處理設備往往是一個單獨的設備,如壓縮器、壓限器、擴展器等,但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得設備體積變小、功能增多、性能更好,因此動態處理器常作為一個單元構成在其它音響設備中(如音頻工作站、數字調音臺),其功能也綜合在一起,所以稱為動態處理器。 3.2 動態處理器 無論是單獨的一個動態處理設備或一個綜合的動態處理器,它們的應用原理和處理方法與思路是一樣的,它們一般用來控制信號電平,也可用來形成音量包絡發生器來改變聲音。下面就各種動態處理的功能、方法和思路作一介紹,并綜合一些數字調音臺中動態處理器的典型參數予以參考,以期得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因為雖然有些動態處理設備的參數名稱略有不同,但其本質是一樣的。 1. 壓縮(限)器 壓限器在音響系統和調音中有這樣幾個作用: 1)動態壓縮,在錄音中通過動態壓縮使被錄聲源的聲音動態符合錄音設備和節目載體(磁帶等)動態范圍;在廣播中通過壓縮使聲音的動態符合廣播節目傳送通路的動態范圍,以免使聲音產生非線性失真。 2)平穩音量,在舞臺等現場由于演員與話筒的距離的變化以及樂器的演奏方式不同會使聲音音量變化太大甚至有跳躍感,通過壓縮后可平衡音量、 3)提高音量,通過壓縮大信號并提高平均信號電平的方法可既不失真又提高了音量,適合于迪斯科音樂。 4)改變波封,利用壓縮器的起始時間和釋放時間控制并輔以一定的壓縮量和起始電平可產生包絡調制作用來達到一些特殊的聲音效果,如鋼琴、彈撥樂器、打擊樂等聲音處理,也有使聲音由小變大的“翻轉聲”效果。 5)保護系統,在電擴聲系統中利于限制的功能來防止因過高的電平饋入而造成的設備損壞(主要是功放和揚聲器),在進行限制的保護時門限要高一些,以保證系統在正常電平下的工作。 6)特殊處理,壓縮器與參量均衡器以一定的方法配接使用可消除齒音以及琵琶、電吉它等的某些噪音。 壓縮的參數包括(參見圖2): 1)Threshold(門限電平):壓縮的起始點,低于門限電平的信號不受影響。壓縮的門限高,壓縮起控晚,信號受壓縮部分少,但為達到一定的壓縮量則壓縮比將取得大,受壓縮部分的信號層次感損失較大。也不能說門限低比高好,應當根據信號特點(強弱信號的比例等)和壓縮量等因素綜合考慮。 2)Ratio(壓縮比):輸出信號電平范圍與輸入信號電平范圍之比,用于人聲、鋼琴和貝司的壓縮比通常在2:1~6:1之間,信號的總(主)輸出可加2:1的壓縮以增加電平使音樂變得有力,壓縮比的設定一是根據聲音信號的動態范圍與后續音響系統設備的動態能力來考慮,二是根據信號本身-舒緩的聲音(音樂)不加或加適度的軟性壓縮(壓縮比在3:1以下),動態大的聲音壓縮相應也可大些。 3)Attack(起音時間):決定壓縮的速度,時間越短,壓縮越快,時間長時,開始的聲音不受影響。通常該參數要小些,一般為1~5ms。 4)Release(釋放時間):壓縮作用后當信號低于門限時停止壓縮所用的時間,時間太短則壓縮立即停止,電平的變化可能會被感覺到,有一種跳躍感,如果太長則當下一個超過門限的信號到來時壓縮還未恢復,會影響下面的工作。通常這一參數要大些,為0.1~0.5s,也可1s以上。 5)Knee(折角):大于門限電平后開始壓縮,輸入輸出曲線變為折線,在門限處有一折角,折角明確的是硬(hard)折角,折角為圓弧稱為軟(soft)折角,以1~5表示,5最軟。軟折角使聲音在壓縮時有一個較為自然的過渡。 6)Out Gain(輸出增益):總輸出電平的調整,一般經壓縮器后會減小平均信號電平,通過輸出增益調整可達到與后面的設備的良好配 表1提供了常見的壓縮參數,可用于現場樂隊的擴音或音樂錄音,但要指出壓縮的調整應當根據不同的樂器、樂器間的配合、樂曲的風格、以及環境聲學條件來靈活處理的,不存在千篇一律的模式,因此表1(見附)僅可作大致的參考。 2.擴展器 擴展器的輸出信號變化量大于輸入信號的變化量,擴展了信號的動態。有兩種類型的擴展方式,一是取輸入信號電平大于設定的門限電平部分信號進行擴展,稱為向上擴展(見圖3a),這種方式與壓縮器互補,二者聯合作用可實現互補型降噪的功能(如Dolby降噪器就是運用這一原理),但無論是在聲音的音質處理中還是在電擴聲系統中均不采用這一方式,因為盲目地向上擴展動態會導致聲音的諧波失真,甚至會損壞擴聲系統的設備;另一擴展方式是取低于門限電平的輸入信號部分進行擴展,稱為向下擴展(見圖3b、圖3c),向下擴展使被擴展部分的信號相對而言輕者更輕響者更響,因此可以起到降噪的作用(提高信噪比,因為噪聲相對在低電平部分),也可突出聲音本身的層次感,一般在音質處理和電擴聲中均采用這一擴展方式,所以通常的擴展器雖然沒有說明,實際上就是指向下擴展。 擴展的參數如下: 1)Threshold(門限):確定觸發擴展器的輸入信號電平點。大于門限的輸入信號不受影響地通過擴展器,小于門限的信號根據擴展比受擴展處理。 2)Ratio(擴展比):確定擴展量,即輸出信號電平范圍與輸入信號電平范圍之比,以n:1表示。 3)Attack(起音時間):從擴展器被觸發到開始擴展所需的時間,快速的擴展起音時間信號幾乎立即被擴展,緩慢的擴展起音時間,開始的聲音不受影響(未被擴展)。通常的起音時間為1~5ms。 4)Release(釋放時間):擴展作用后當信號高于門限時停止擴展所用的時間,時間太短則擴展立即停止,電平的變化可能會被感覺到,有一種跳躍感,如果太長則當下一個低于門限的信號到來時擴展還未恢復,會影響下面的工作。通常這一參數為0.1~0.5s。 5)Knee(折角):確定門限電平處的折線折角形狀,折角明確的是硬(hard)折角,折角為圓弧稱為軟折角,以1~5表示,5最軟。軟折角使聲音在壓縮時有一個較為自然的過渡。 6)Out Gain(輸出增益):總輸出電平的調整,用來調節經擴展后的整個電平變化。 表2(見附)舉出了一些典型的擴展參數,可用作樂隊調音和和錄音時參考。 3.壓擴(限制)器 壓擴器實際上是同時既有壓縮器又有擴展器和限制器的功能,是三者的組合。壓擴器的控制特性見圖4,限制器在信號超過0dB時起控,壓縮器壓縮超過門限電平以上的信號,擴展器衰減(即擴展)低于門限和寬度(Width)電平的信號。擴展比大的稱為硬壓擴器(圖4a,擴展比為5:1),擴展比小的稱為軟壓擴器(圖4b,擴展比為1.5:1)。 壓擴的主要參數如下: 1)Threshold(門限):壓縮的起始電平,輸入信號大于該電平開設壓縮,由于該壓擴器設定在0dB點開設限制,所以門限的大小設定后也確定了壓縮比。 2)Width(寬度):寬度電平決定了擴展的位置,即門限電平減去寬度電平所得到的電平位置以下部分進行擴展,當寬度取得很大時(如圖5中將寬度改為50dB,實際操作寬度最大可為90dB),等于關閉了擴展器。 3)Ratio(擴展比):確定擴展量,即輸出信號電平范圍與輸入信號電平范圍之比,以n:1表示。 4)Attack(起音時間):從壓擴器被觸發到開始壓擴所需的時間,快速的壓擴起音時間信號幾乎立即被擴展,緩慢的擴展起音時間,開始的聲音不受影響(未被擴展)。 5)Release(釋放時間):當輸入信號電平回到非壓縮和擴展部分電平位置時,恢復正常增益所需的時間。 6)Out Gain(輸出增益):總輸出電平的調整,用來調節經壓擴后的整個電平變化。 表3(見附)給出了典型的壓擴參數可供樂隊調音和錄音制作時參考。 4.噪聲門和潛入 噪聲門實際上是在低電平位置設置了一個閘門(Threshold,門限),當信號低于門限電平時自動關閉通路,信號不能通過,而當信號高于門限時不受任何影響地通過,由于噪聲相對地在低電平位置,只要設置得當,就能阻止各種類型的噪聲通過,起到了有效的降噪作用。 就象壓縮的極限是限制一樣(壓縮比為∞:1),噪聲門是擴展的極限(擴展比為∞:1,見圖5a)。但是由于完全關閉低電平信號會使聲音不自然,因此在實際上噪聲門只是較大地降低門限電平以下信號的增益使聲音變輕,見圖5b,該參數以范圍(Range)dB來表示,當然范圍電平很大時即為完全關閉。 除了降低和消除噪聲以外,利于噪聲門也可完成某種特定的聲音效果,如將遠的聲音拉近、擴展節目動態范圍、“軟化”太硬的大鼓或加“緊”松弛的鼓等。 潛入效果是當另一路聲音出現并達到設定的門限電平后,自動地衰減該路聲音的電平。例如,一路背景音樂加一路語言聲,在無語言聲時以正常的音量播放音樂,但另一路語言聲出現后將自動地壓低音樂以使語言清晰。見圖5c。
要注意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即控制端(Key In)設定,所有的動態處理器都有控制端設定的問題。壓縮器、擴展器等在設定的門限電平條件下被觸發起控,這個觸發信號就由控制端來設定,大多數情況下這個觸發信號就是受控信號本身(所以前面沒有專門說明),但在潛入效果中受控信號(即主信號)是音樂,而控制信號是語言聲,必須正確地設定。一些壓限器用側通路輸入端(Side Chain)來作為控制端口,無控制信號輸入(插入)時壓限器自動以主信號控制,否則用輸入的信號控制。 噪聲門和潛入的主要參數如下: 1)Threshold (門限):確定噪聲門關閉的電平,大于門限的信號不受影響地通過,信號等于和低于門限則使噪聲門關閉。對潛入門限確定控制信號的觸發電平,觸發信號等于和高于門限時受控信號增益降低。 2)Range(范圍):范圍參數確定噪聲門關閉的程度,如范圍在-70dB時全關閉,在-30dB時半關閉,在0dB時噪聲門不關閉,因為門完全關閉會使聲音不自然。而對潛入,范圍確定潛入的程度,即受控信號的衰減量,圖5c中受控信號衰減30dB。 3)Hold(保持時間):決定在觸發信號已經低于門限電平后,噪聲門繼續打開或潛入控制保持繼續作用的時間。 4)Attack(起音時間):決定在觸發信號高于門限電平后,噪聲門打開或潛入控制起控的速度。對噪聲門,能使用較慢的起音時間來去除打擊樂的聲音棱角,而時間過大則使聲音有后移的感覺。對潛入,時間長可產生漸弱效果,而時間過短則使聲音顯得突然。 5)Decay(衰減時間):確定保持結束后噪聲門關閉或潛入停止所需的時間。長的時間可使聲音自然。 表4(見附)為典型的噪聲門和潛入效果的參數
|